1340244682BvcEAc

江西庐陵(吉水)山原罗氏世系

江西庐陵(吉水)山原罗氏

基 本 概 况

 

谱载,山原罗氏之世次,至今犹尊奉湖北宜城襄阳郡,与豫章诸谱迥异。今谨按其谱录简叙之,以明究竟。南宋文天祥《山原罗氏族谱跋》云:“今山原罗氏,谱源於襄阳宜城之压尸漕,派衍於吉州文昌之鼓鸣冈。”又谱载:“罗本国号,颛顼子火正黎之裔所封也,国在襄阳之宜城,周武王封祝融之后於罗。伯嘉一人身始,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灭楚,为豫章郡。”

汉之中书省堂,尚书省右丞,赐二千石,名怀,字思远,居宜城之压尸漕,其地昔子胥以石压平王,遂传名焉。

怀之三世曰宪,三国时为江陵太守,侄尚为梁州刺史。越二世曰彦,为临海太守,生可,可孙绥,为榮阳太守;少子含,字君章,幼孤,惟叔母朱氏是倚。及长为尚书郎,累迁散骑常侍、廷尉、长沙相,致仕中散大夫。藻思日新,人称湘中琳瑯。

后有孙友,字它仁,为广、益二州刺史,孙企生、遵生;企生字宗伯,殷仲堪到为武陵太守。未之郡,桓元反赵国雄。遵生,字履仁,携母胡氏,避豫章,有子五:曰衡,为百年会,诛锄奸党,县会肃然;曰艺,为隋右翊卫,身忠於国;曰荣,任监门将军;曰士信,任杭州总管;曰珦,为太子宾客,赐金紫服,政教简易,有芝草、白鹤之祥。

仲弟道踪,太常博士;季弟珠,为洪都司长;玠为监察御史。

珦之二世宏信,为临淮郡王,生绍威,绍威生周翰,世袭王爵,移镇滑台,失国徙居钱塘。

而道琮之孙,曰处约,著作郎,偕直史馆。有侄曰褒,富甲天下,生子二:曰崇勲,字文猷,武宗会昌间,充殿前都指挥使,徙居安成;崇则,字文俊,为盐铁使,生子曰隐,字昭谏。僖宗光启中,钱镠辟为从仕郎,度判官副使。开平中,表授给事中,召不行,避於池阳之梅根浦,与族弟邺、虬齐诗名。生子塞翁,字世侃。

崇勲之子室翁,字世修;世修生京;京入湘,展先墓,居田族村,生颖均,宣宗朝登大中八年进士;子珫,字伯寓,为昭宗朝光禄大夫;珫生铨,字如王,梁贞明年避后唐兵,寻吉州故宅未妥,卜居于吉城西大巷口。

后铨生十三郎、十七郎。十七郎徙剑南,生子道;道生晖,字景倩,善书。十三郎生延,徙还压尸漕,生子白翟,字景旭;次子皖,字景扶,皖生询,询生庭直,有五子三译事,为庐陵武守,居家焉。

惟白翟生议,议生洞霄,字以青;洞晦,字以昭;洞天,字以元;二子访从祖於吉州,亦谋宅西昌。洞晦以道学闻世,明宗天成间,征为端明殿大学士。

生子绾、结。结为梁相,赐第东川,号罗侯,朝廷大事,驿马询问,年百三十有七,生子时清、时浩。绾生子时济,讳拯,登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为吉州司理,乃为山原之基祖。

又罗拯公之裔孙,“吉水三罗”之明朝罗大纮《山原罗氏谱略》云:“故山原谱断自吉州司理始,其先固莫能详,而同郡邑诸名族亦不可得,牵合附会,盖其世乘不可考也。”

训森注:

山原罗氏是为数极少的奉“襄阳”为郡望的支系。其族谱中对罗氏从秦汉以来世系另有一说。奉汉朝梁国相罗怀为“长沙”、“襄阳”郡望的“一世祖”。

最近,官网出现多次来自北京的搜索:“江西吉水山原罗氏系”,想必有在京宗彦的族谱系“吉水山原”支系,急事急办,优先上传该支系资讯,以飨江西吉水山原罗氏支系的宗彦。

训森按:

坚守罗氏“襄阳郡望”,尤其,吉水山原罗氏可谓代有传人。

豫章、襄阳,都是中华罗氏的郡望,在世系血缘文化认同中,各有侧重。但山原谱亦采用“断代”处理,凸显吉水罗氏深厚的文化底蕴,明代进士罗大纮即有清晰的历史认识,不愧为《吉安府志》主编,难能可贵。

无须讳言,有些族谱在建构世系中,不少地方不符史实,有待仁人志士重新考证,建立一种“经待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华罗氏世系。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4.9.24

3 thoughts on “江西庐陵(吉水)山原罗氏世系”

  1. 血脉同?
    清明常是雨和风,
    打马汝城去朝宗。
    湘耒兰菊无旧迹,
    细算含公血脉同。
    豫章别也几度秋,
    襄阳长沙且悠悠。
    祖宗金骨今何在,
    惟见长江空自流。
    曾经百年色常新,
    不孝子孙维多愁。
    愿请诸佛阿弥陀,
    观音势至上莲楼。

  2. 血脉同?
    清明常是雨和风,
    打马汝城去朝宗。
    湘耒兰菊无旧迹,
    细算含公血脉同。
    豫章别也几度秋,
    襄阳长沙且悠悠。
    祖宗金骨今何在,
    惟见长江空自流。
    曾经百年色常新,
    不孝子孙维多愁。
    愿请诸佛阿弥陀,
    观音势至上莲楼。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