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開基祖上源——祖源地外移數百年後,裔孫之感觸

追尋開基祖上源

【祖源地外移數百年後,裔孫之感觸】

台灣    羅柏青

緣起

 

姓之由來,族之親情,從小視為當然,入社會汲汲營營,成年參與血親喜喪慶弔,隨著氣氛行禮如儀,扮演該行為角色,經歷的因緣聚會,生活年歲的累積,隱隱然有了脈動之念,父執長輩時有家族淵源之語,懿德榮光,神州祖源,講不清理不明,觀世傳家譜記載,如天之虛空,人時地物,好遠好疏,好近好親。

世間變遷,數代人念之思之,祭之拜之,黑水阻隔人禍礙難,時日機緣浮現,謝恩宗情助力,穿載先父衣裳尋探祖源地,泣淚百感,幸之哀之,萬語無言,默然沉思,似有知似無知,半年後邀數位族親坦然再行,事前規劃該行該為事宜,欲在瞭解世傳家譜記載之迷惑。

開基祖源地鄰近相關宗祠參拜,族親研討,得珍貴譜冊,論異同心得,解虛謎缺漏,然謎者仍謎,謎處更謎,一處清晰又生疑惑,脈源,怎如此糾葛纏繞,脈源,那處追那處尋,脈源,定論取捨依據如何界限。

意願經驗求

 

返台攜回譜冊文稿細微讀,初觀喜得祖地譜,再觀浮現斷層處,有未明,有含糊,查照比對,又生百問號,腦中尋思緒,心念轉思索,下階段從何往。

回歸自我,事在人為,放下隨緣乃由人,作為執行己身無從避,歷練過往潛心探,能為能使,可行可做,既衡量既知曉,量己量力,因緣自然有分明,宗情人情何其多,宗情人情處處存,欲所得先示私知,示私知族眾喜得,族眾得宗情即顯,宗情顯助力將展,助力展因緣結果實。

脈絡淵源

 

傳說之源,眾生歸元,太初起始,三皇五帝,顓頊祝融,淵源所出,姬姓分封,羅水立國,匡正凌甫,脈絡所由,數千年歲,子孫代代繁昌,枝盛葉茂,神州境外,寰宇五洲,傳衍世系生生不息。

豫章堂號,江西吉安,福廣立業,祖地創基,世傳家譜歷歷記載,譜序敘述,開基衍傳世系代代分明,觀自家譜,似齊全,似漏誤,對照族親譜,可互補,仍疑惑,然又能如何,數百年來有譜代代傳,即使有心也無力求證,兩岸相隔,難之再難。

來台開基祖,雖代代年年清明墓塋祭掃,雖家庭每日公媽龕敬奉清茶,家譜也只是直系記載,旁系一代就止,想全觀來台開基祖下傳的金字塔型世代系統,亦非家譜能見能知,還好,數十年前,因賴羅傅宗親組織之因緣,熱心宗長全台走透透,實地收集調查家譜並整理成冊,雖然功夫只到依據記錄各家家譜,並未深入整合相同的神州祖源地開基一世祖,卻已是最清楚的譜牒資料,有此因緣,來台開基祖之系統總算有了編製準則。

因果由己定

 

因緣期,事必有因方有緣,有緣搓跎亦無緣,沉思期,能耐量力該釐定,再論傻勁毅力情,收集瞭解期,時間無止亦有停,空間無界亦有限,資料難集亦易得,解讀矛盾亦豁然,取捨期,有得必有失,有取必有捨,萬事不捨萬事推,一事不失一事無,定調期,得之取之已清楚,失之捨之已當然,著手期,心意已決,該行該為,族譜事已是達人輩。

數代百餘年完成一族譜,求好求真令人仰,數十年十餘載方出刊卻比比皆是,耆老入棺嘆無福,青壯翹首言難解,三兩載即成冊,遭遇評語兼議論,現今,科技進步時空速,智能演化指掌中,資訊得之改難易,知譜理譜人人導,真的如此嘛,看是容易實則仍然困難重重,古昔修譜者,功名先有之,文采先有之,方足以承族眾之殷望而執筆,今時多元社會,各行業皆有領頭者,稍有涉獵即是專家主導,急功近利,定位即執牛耳,然原本懿德事,可能反轉造事端。

脈絡淵源一大串,譜傳資訊多且廣,上下承接版本泛,依據遵循怎拿捏,遠祖淵源,脈源文化認同為當然,開基祖世系,自有同派系的分散世傳譜可對照,求真求實亦非不可能,下傳移居各地之房派,房派系統該自覺,理清理順該自為,何況現今還有官方戶籍資料可查證,通譜重在淵源,族譜重在開基祖,分房族譜重在遷移祖,既有分別處,數譜自可相輔又相成,無須重覆再而三,通譜非一般人能功成,也非一般人能修撰,貴自知方可為,先祖淵源懿德事,史書雜記兼譜牒,記載皆有之,錯誤處,編撰者該有求證修正之功力,族譜就須下傳裔孫方能有成效,自家譜自家修,旁系修譜隔一層。

重要處在族譜,困難處也是在族譜,譜之為譜,除脈絡淵源外,即世代系統的傳衍,系統未明何能為譜,既言世代系統,當以正確求真為首要,否則張冠李戴,傳衍之意失,又何以言血脈傳承,是故,開基祖以下釐清世代系統,並非不可能,而是能否真正的認知和量力,至於,開基祖上源到遠祖淵源,時日已久遠,若無強有力證據為佐證,採脈絡淵源的脈源文化認同亦可,刻意或勉強的上源歸屬,若有疏失,那何以面對先祖先賢,基于此論調,並非如今才有此煩腦,歷世歷代之修譜者皆有之,早留下此中的解決方式,開基祖上源的承接版本廣泛時,大抵會全部保留記載,用意,一則留待後世出現確定的證據時再修正,一則告知子孫相關上源之所在,不可疏忽和失聯,全為先祖之所由,脈源傳承務實謹記之。

開基祖世代系統

 

開基祖因緣於各式狀況,而外出其從小生活圈區塊,有戰亂不得不離鄉,有工作因素而外出,有出外行腳被阻隔,有為生活生存而往外地打拼,有他因而流落四方,因素千百種,推有能力外出者為青壯年,大抵尚未能熟知原居家族的風俗背景,且族譜資料亦是可有可無的隨身物,若能平安到遷移地,若能傳宗接代,也只能口述之,缺漏誤失理之當然,除非移居後一二代內,有能力回原居處報平安,甚或接續族譜,否則已難追尋上源了。

兼且古昔交通不便,路途險惡,台諺稱,橫渡惡水者,來十到七,失四回三,羅漢腳,外地拼鬥生活不易,客死者亦多,能立足兼且娶妻育兒者已所剩無幾,開基難,立基業更難,僅存的遷移祖,有譜相傳已慶幸,那能無誤和求證,其衍傳裔孫,不管落腳於何處,只能永思祖源地,視機緣再探尋,代代相延續,此為心中緬懷的因子,人性之歸屬。

明白遷移開基祖,就會欲知神州開基祖,往上源之脈絡淵源再追尋也必然,但是,知道遷移開基祖源,神州開基祖源容易,因世傳家族譜可能有記載,再往上源就會碰觸到瓶頸,然而,這都只是派下個人和其三等親內之事,放諸遷移開基祖全世系,神州開基祖全世系,開始有處處是問號是缺漏的產生,全世系,何其難哉,若個別能追尋到神州開基祖源地,已屬萬中選一,然若開基祖源地已無處尋,無族親,無線索,散居全球各地的遷移開基祖之子孫,情何以堪。

開基祖為線頭,為各遷移開基祖子孫脈動之源頭,若往下扎實得全世系,往上自然成氣候,基石不固,追尋上源遠祖越深入,越無法踏實,猶如毛球若解不開纏繞點,理不清纏繞方式,無接點,則永遠在滾動而已,滾得越快越遠,毛球受損越大,基石穩固,知道接續點,每滾動每接續,毛球自然逐漸的擴大。

裔孫重視在開基祖源地,能有家族譜記載的追尋點也在開基祖源地,宗祠整建,族譜修編,子孫匯集,祭祖懷宗,全在於開基祖源地,這是脈源的起點,脈動的根源,衍傳的源頭,不管接觸脈絡淵源從何因緣,開基祖源地的認同,尋找,探訪,參與,瞭解,幾乎為遷移裔孫的一生情節,甚或是數代人傳承的心願,如我派別不同來台祖的已神往堂伯叔兄弟,二十餘年前,時歲七十餘,歷各種管道和舟車輾轉,到達開基祖源地村口,卻無法打探出任何族親,也無法打探到祖居狀況,聽說兄弟二人,當場蹲跪而相抱哭泣,返台後,對其房份之後輩,只說已去過祖源地,餘絕口不再談,此事經二十餘年後,和數位台灣族眾拜訪祖地勉強重修整的中廳堂室,方聽當地旁姓婦人告之,開基祖源地之關鍵地位至明矣。

取捨之間

 

從脈絡淵源到個人的世代系統,皆是譜牒該記載的,從現今往上接續至開基祖,再到珠公,匡正凌甫,甚或顓頊祝融,若中間有斷層,無譜牒記錄可參考時,或縱使有記錄卻多樣性,此時,若一意追求其上下承續系統,一則停擺,一則選擇,一則自創,無論那種,已成修編者之主觀行為,實失修譜者該具有的公正性和記錄性。

然而,譜牒若失淵源或世系的任一環節,也已非譜牒了,世系接續,從淵源到自然人,基本上是做不到的,數百數千年的相傳,單靠民間各自的記錄,就斷然的肯定其正確性,其間有筆誤,有缺漏,有殘破,有強求,有造假,發生的因素太多了,強調於此連慣性,實已失修譜者行為了。

既然世系接續做不到連慣性,缺此又非譜牒真諦,所以,就必須有其局範處,脈絡淵源是遠祖,是認同,而不強求世系之代代接續,開基祖方是世系延續的起點,絕不可馬虎,開基祖下傳有遷移之開基祖,可能又遷移下傳,每一位裔孫就是遷移祖的衍傳子孫之一,由遷移祖往上至開基祖,這部份就是世代系統的契合處,歷代之修譜者皆很努力用心於此系統,因此,譜牒之兩大部份,遠祖淵源和開基祖之世代系統,注重脈絡淵源為通譜,注重開基祖之世代系統為族譜,同開基祖的遷移祖子孫,因其脈絡淵源的記載,就會逐步的整合在相同的開基祖系統之中,因此,開基祖的世代系統若缺漏遷移祖的世代系統,就如同桌腳之不全,若花費巨大心力來強求追尋開基祖的上源,甚且急功來認定之,萬一缺漏的遷移祖派下又有不同的上源記載,屆時豈非起爭執,而遷移祖的世代系統若無接續上開基祖的世代系統,則永遠是遷移祖派下的心頭遺憾,總之,開基祖的世代系統,自古來,皆是修譜者該整理的範籌。

通譜之脈絡淵源知之觀之,取其相關性而用之,族譜之世代系統應查之修之接續之,捨通譜之無甚相關性,取捨間,視修譜者功夫深淺而定,開基祖之族譜修編,先世代系統的齊全,其次方是上源的追尋,上源記載,該尊重古昔的前例,多樣性並列,多樣性敘述記錄決議之依據,取現代證據的觀點,捨主觀萬能的判論,取尊重議決的服眾,捨強勢獨斷的高調,如此,脈絡淵源有之,世代系統有之,上源有之,族譜架構已成,目標取捨明確,則資料集之,族眾聚之,宗祠築之,群力群合,盡心量力,譜牒修編將指日可成,先祖先賢懿德緬懷,子孫歸宗祭祖,乃族眾親等皆期盼意願矣。

歸屬面

 

緬祖懷宗,歸宗憶祖,存乎於心中,表達於舉止,知之於譜牒記載,行為於宗祠墓塋,軟硬體,譜牒流傳在家宅,祠堂屹立於祖源地,一為歷百世代而相續,散播四方仍相隨,一為世代毀損再修建,四方裔孫齊相聚,何主何從,何重何輕,皆是緊密同質性,有譜牒時就講求祠堂祭拜,有祠堂時就避不開譜牒記載。

兩者,譜牒講求人才事,祠堂講求錢財事,譜牒講求文筆事蹟事,祠堂講求建築屋厝事,譜牒講求歸祖傳衍事,祠堂講求祭祖緬懷事。

後端

 

至此而止,乃探尋開基祖和其上源,非只言談而在能否務實,非只認知而在能否行為,非只匯集而在能否整理,非只記錄而在能否求證,量力之下還在深琢磨。

2014甲午年夏暑

编委按:

世系问题,不管是本支系的族谱,还是大范围的《通谱》,都是非常重要的篇章,称之为“核心”亦毫不为过。

作者收到本会约稿后,认真思索,终于落笔、完稿。收入“罗氏世系研究”一栏,供大家交流、切磋。

作者史学科班出身,现任台湾“仲素(宋·罗从彦,字仲素)公祭祀公业”干事长,曾任台湾赖罗傅宗亲联谊总会创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台湾罗氏谱牒研究,数次率团回福建寻根谒祖,为两岸罗氏谱牒的对接,做出重大贡献。

文中涉及修谱的诸多方面,真知灼见,有待读者细研。本会期待收到更多有关世系的研究文章,共同探研续修《中华罗氏通谱》、构建中华罗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之良策。

 供稿:罗柏青    录入:罗训森    2014.7.24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