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

清廉吏太湖知县罗绮史料

清廉吏太湖知县罗绮史料

 

编者按:随着反离倡廉工作的日常化,研究清初廉吏罗绮的机构和专家学者逐渐增多,本会将有关罗绮的史料、研究论文、书法作品进行汇编,供方家参考。

期盼更多海内外机构、专家学者和书法家加,入队列,让本汇编具有成长性。

各版本传记

 

罗绮,举人,知太湖,民呼为“罗菩萨”,祠祀之。

——《福建通志》卷一六二

罗绮,顺治戊子(1648)举人,任太湖知县,赋性慈祥,通县称为“罗菩萨”。建祠以颂其德。

——清乾隆版《闽清县志》,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存书

罗绮,字首章,福建福州人,举人。莅湖以廉俭自守。题其门曰: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尝建谯楼,形家言曰:“期不利于官”。弗听。曰:“苟利于民足矣,当道咸器重之”。未几,卒于官。

——《安庆府志》卷十二

罗绮,字首章,福建福州人,举人。为湖令,廉俭自守。题其门曰: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尝建谯楼,形家言曰:“期不利于官”。弗听。曰:“苟利于民足矣。何以我为?分校棘闱,时称得士,当道重之”。未几,疾卒。民罢市哀恸。

——《太湖县志》

注:分校棘闱为主考官,古时于考场外,用荆棘围起来,阻止闲人靠近,严肃考场纪律。

《洋头罗氏族谱》版罗绮传记

,字首章。公系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岁生,三十三岁中举人。公在太湖,德化开先,惠泽及民,里人感德立祠,是邑春秋祭祀,名之曰:罗菩萨,享祀不绝。出世之时,背上有八字云:生在建阳,卒于太湖。元配洋尾黄庆所女,名粟金(诰赠安人以上),次娶郑鼎官(勅赠宜人)。生四子,女二,长俊金适福州城里田祯,次名娇官,适福州城里陈邦瑚

注:罗绮最后诰赠至何官价,有数种说法:1,三品,以洋头罗氏宗祠七级台阶为证。2,五品以上,以墓碑用“诰”字为证。

在无确实史料前,先从低,为五品衔。

罗绮《告城隍文》

清·罗绮

窃惟天之生民,有吏以听之于阳,有神以礼之于阴。然神之所知,吏容有不知;吏之所知,神无有不知。绮奉天符命,来尹此邦。但以赋怀耿烈,才知多疏,鄙有心弥缝无术,恐开罪地方,有负民牧。请自今以往神氐,凭其有讼不能平,狱不能理,刑罚不能清,赏赐不能当,贤良不能举,奸宄不能戡,神则谴之。其有雨阳不能时,灾锓不能绝,邪魅不能消,盗贼不能息,功令不能施,神则阴护之,翦灭之,以佐余之不逮。

[安徽省太湖县民政宗教局长郝培根供稿(手笔录)1997.11.27下午于太湖县政府内]

注:罗绮时新任江南省(安徽)太湖知县。清代规定,新上任知县需在城隍庙中斋宿三日。此文为历任知县所撰文彩最好的《告城隍文》,故获留存。

罗绮订立的《洋头罗氏字辈诗》

名序

一国兴嘉士,五云兆世祯;

光宗延泽永,昌嗣善祗承。

字序

首君思作宪,实裕乃长华;

立训惟务本,仁厚可传家。

廉俭自守春秋笔 万庶齐呼“罗菩萨”

——康熙初年太湖知县罗绮之美谈

 

2020-02-23  太湖纪检监察

本文导读:这篇文章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有血有肉、真实可信,且由外省人士撰稿,刊于出版严谨把关的安徽省纪委监察部门刊物公开发表,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说明罗绮先贤在为人为官、廉政家风方面都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向外界展示了本村先贤“罗菩萨”优良口碑的官品人品和历史文化名村的人文村风。

康熙初年,太湖县出现一位平民爱戴、世人景仰的知县,他的廉迹传记无论在太湖县,还是在福建省闽清县,皆堪称一段令人称颂的美谈。在乾隆版《太湖县志》卷之七“名宦”里就记载了其专传:罗绮,字首章,福建福州人,举人,为湖令。廉俭自守,题其门曰: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尝建谯楼,形家言曰:“期不利于官。”绮弗听。曰:“苟利于民足矣。何以我为分校棘闱,时称得士,当道重之。未几,疾卒,民罢市哀恸。

这段极简的记述,充分勾勒出罗绮鲜明生动的廉吏形象。

其一,罗绮除宰太湖之初,遂即悬联于衙署,自警自律。两句十字,对仗工整,出于两则典故。上联的“案有春秋笔”,开门见山,点明了他初次施政的理念。春秋乃鲁史的旧称,孔子晚年时删述《春秋》,精求微言大义。罗绮借以表露自己惩恶劝善、为民请愿的政见。下联所写的“门无暮夜金”,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写的是东莱太守杨震暮夜拒收十斤金子的故事。罗绮引之,以不受私谒为准绳,奉公廉以勤政,抱洁身以自好。此联后来被无数官府所借鉴,奉为圭臬。

其二,写罗绮在任时曾修建谯楼,以保一方平安(为何建谯楼,后文详述)。体现罗绮为民办事,不畏惧堪舆家所谓黄道吉日的风水迷信,只要利于民,当做即做,无所牵挂,颇具君子坦荡之风;

其三,凸显了罗绮的政治抱负,表示将来如若担任分校棘闱(棘闱原意是指科举时代的考场。唐 、五代试士,以带刺的荆棘条围住试院,阻止闲人靠近,严肃考场纪律,以防弊端,后引申为科举的主考官),必定唯德唯才是重。

罗绮的这则传记流传甚广,在《江南通志》、《安庆府志》、《福建通志》、《福州府志》、《闽清县志》里均有传世。罗绮更多的历史功绩,除太湖的地方史料有备述之外,在《罗氏族谱》和闽清当地的相关文献里记载得更为详尽。今且明示于世人,予以追怀。

一、率先垂范,捐修闽清城池

罗绮,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人,祖籍江西吉水。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清康熙六年(1667)卒于太湖任上,享年五十一岁。

罗绮出生在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那时正处明末清初,明朝摇摇欲坠,清朝太祖努尔哈赤也刚建立“天命”元年(1616)。罗绮一出生便遇上改朝换代的乱世,童年、青少年期间,耳闻目睹了社会剧烈动荡,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好在建阳地处闽北山区,北方战火硝烟弥漫,即便郑成功割据闽省等东南沿海,建阳相对比较平静。

罗绮在幼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读本的正统儒家教育。他于清顺治五年(1648)戊子科,以文庠生的身份考中举人,成为洋头罗氏第一位举人,时年三十二岁。

罗绮中举后,一直处于候选状态。因当时郑成功尚在福建厦门一带活动,清廷主要的精力放在与郑作战上。福州虽处于清廷的控制之下,时任闽清知县姜良性担心时局震荡,便于顺治十七年(1660)动议修筑县城的城墙。在其《建城纪略》中,找到“孝廉罗绮”,说明罗绮当时人在闽清,为举人和候选知县的身份。他在知县姜良性手下,捐资参与闽清县城城墙的选址、勘察等建城工作。

据顺治壬辰科(1652)进士陈子达的《建城碑记》记载:“建于顺治十七年冬十一月,落成于康熙元年秋九月”。整个建城未动用库府的锱铢帑项,号召全民捐资。在民间捐资中,罗绮赫然位列第三,估计捐助的数目不少。

筑城大功告成,修一座城池不花朝廷一分钱,在当时堪称一大政绩。闽清县上报有功人员时,罗绮名列其中。朝廷得知他候选知县已越十三年,迅速调其到太湖县任知县。据《罗氏族谱》记载,罗绮于康熙二年癸卯岁(1663)到太湖履职,时年已是四十六岁。

乾隆版《太湖县志》卷之七“名宦”列表和同治卷《太湖县志》卷十五“职官志一”等,皆未能稽考出罗绮于康熙何年任太湖县令,竟留一处空白格。而《罗氏族谱》记载得很明确,这给两部《太湖县志》做了很好的补遗。

二、订立家训,激励子孙后代

据《罗氏族谱》记载,洋头罗氏始祖为应祥公,乃明朝的开国元勋罗复仁之子侄,随军打入福建,建立战功,受封土地,任延平城把总,正七品。但他为行伍出身,胸无点墨,他的昆嗣们,在明朝时并没有列出字辈和派名。

修宗谱的目的在于厘清宗族之源流,详备姓氏之繁衍。明末清初,正处于撰修族谱的鼎盛时期,文人士子皆热衷于此。作为洋头罗氏的第一位举人,为了维系子孙后代的纽带和凝聚力,罗绮感到有必要站在历史高度,制订更长远的计划安排。即便南宋四大家之一罗氏女婿杨万里曾经为罗氏族谱作序,罗绮仍觉得远远不够,特地撰写了洋头罗氏的名、字辈。

名序:

一国兴嘉士,五云兆世祯,

光宗延泽永,昌嗣善祗承。

字序:

首君思作宪,实裕乃长华,

立训惟务本,仁厚可传家。

名序、字序,综合起来就是两首五言绝句诗,充分体现了他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初衷。罗绮自定字为“首章”,即作第一篇文章,首君即第一个人。并将其四个弟弟,全部按新的字序取名。而后,洋头罗氏的长房、二房、三房均采用罗绮订立的名、字序。

罗绮的父亲罗学泉任建阳县狱司,俗称“右堂”,乃是一个小官吏。十一岁左右,其父已逝世。他便与四个更幼小的弟弟首典、首经、首缙、一纪跟随着母亲,艰难生活。父亲去世,长兄为父,不但要撑住家业,还要肩负起教育四个弟弟的重任。在这种环境下,罗绮考中举人,由此看出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在他的示范下,其二弟首典文生员(秀才)转捐狱吏(从九品),四弟首缙文庠生。文庠生即秀才,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在当时闽清全县,一年仅收八名庠生。考取文庠生,亦是相当不易。

在字序中,罗绮进一步阐述了“实裕乃长华,仁厚可传家”的“齐家”思想,只有靠勤劳致富,才能保证长久繁华。他把儒学的“仁”字,提到了关乎家族生死存亡的根本来认识;“立训惟务本”,作为订立家训的根本,做人唯有仁厚,与邻里、族人和平共处,才能长治久安。

在名序中,阐述了他治国的思想,一个国家、郡县的兴旺,必须培养和选拔各种各样的人才。个人虽处于家族血缘的历史长河中,对上,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对下,激励子孙们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能成为“嘉士”,报效国家。他还鼓励家族订立“优生田”制度(相当于现代的奖学金制度),凡洋头罗氏四房子孙,考中秀才,赏谷八十担。此教育基金制度,促进了洋头人才辈出。

三、新官履任,誓约敬民清政

明、清两朝皆规定:“吏始至,斋三日,祠以少牢,矢厥辞,而后临民视事。”新官莅任,应先到县城隍庙中祭供,斋戒三天。他去城隍庙中斋宿,便写下了一篇《告城隍文》。在此文中,他与众神誓约:“讼不能平,狱不能理,刑罚不能清,赏赐不能当,贤良不能举,好宄不能堪,神则谴之”。公开了自己为人父母官,必须做的几件事,用现代的语言,即安民告示。做到这几点,当然便是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这篇《告城隍文》在乾隆等版本《太湖县志》里皆有载。整篇一百九十字的短文,以神奕的文采,精炼的语言,把自己的志向 “赋怀耿烈”,把自己的谦虚“才知多疏”,把自己的担心“恐致开罪地方,有负民牧”,全盘真实地奉献到全县百姓面前,他这无私的胸襟迅速赢得了太湖百姓极大地信任。

四、修建谯楼,以保一方平安

罗绮上任太湖知县,一任就是五年。清初之时,百废待兴,社会尚不稳定,尤其地方上匪患频仍。且太湖县城区地势低洼,常被长河洪水冲垮城墙和谯楼,不利于百姓安居乐业。

当时的太湖县主城区,在《江南通志》卷二十一《舆地志▪城池二▪安庆府》有这样记载:“太湖县土城周七里,环城有池深广,各丈余,门六有楼”。城墙大多筑土而成,再加上太湖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每年一到春夏之季,淫雨绵降数日,城墙多被冲毁。同治卷《太湖县志》“舆地志”里载:“康熙五年春雨,圮北城数丈,知县罗绮捐俸修”、“康熙五年,知县罗绮重修谯楼”。《江南通志》里也记载道:“康熙五年雨圮北城,知县罗绮修。”

作为一县之首,他始终把居民的安危当成了自己的重任和使命。康熙五年,罗绮带头捐俸修建城墙和谯楼。谯楼,即主城门上的瞭望楼。主要功能用于放哨、瞭望和御敌。修建谯楼在当时是一项重大的市政工程,按时俗必须诹吉日良辰才能动工。时局不待人,为使城区免于匪寇寨氛的袭扰,必须尽快修缮。于是,罗绮下决定立即开工。此时,有风水先生进言:“不按吉日动工,对官方很不利”。罗绮不听劝告,坚定地说道:“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我就心满意足了,何必等待。至于对本官不利,我无所畏惧。”

五年间,罗绮还做了很多善政,康熙丁未年,同县丞王之德重建县丞署、康熙五年,建风浴亭;劝恳荒田,登籍纳输,俱照免荒征熟起科;同时著照蠲免旧欠钱粮等等。《太湖县志》还记载了他的一首七言律诗《棠梨坪丈亩夜归▪再见》,诗里这样写道:

履亩不辞俗吏剧,闲田那得野人欢?

劳劳此际思无极,古道频催片月寒。

为了把老百姓新开的田地丈量好,常常夜深才能回衙署,可见其躬政之勤勉。康熙六年任满,正准备擢拔为知府同知的时候,由于他常年操劳过度,天违人愿,壮岁殁于任上。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猝然离世,全县的民众深表哀恸,以停市休业的方式来悼念自己的青天父母官。

乾隆版《闽清县志》载其赋性慈祥,通县称为“罗菩萨”。《罗氏族谱》载:“公在太湖,德化开先,惠泽及民,里人感德立祠,每年春秋祭祀,名之曰‘罗菩萨’,至今香火犹存。可见公之两袖清风,信不诬也。”

他的庙祠曾立在太湖县的原罗湾乡,享受人间香火近200余年。可惜的是,清咸丰时,庙遭火灾被毁。

罗绮辞世后,因政绩卓绝,又深得太湖百姓拥戴,朝廷诰赠其父学泉文林郎,正七品,诰赠嫡妣黄宜人,五品,敕赠继妣郑安人,六品。使用诰赠,由此说明罗绮生前已升为正五品,府同知以上。

罗绮的四子中,除长子君瞻二十四岁夭折外,其他三子均考中秀才。而君瞻夫人姚美官为节妇,旌表“劲节声闻”, 旌表乃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可见罗绮的俊烈之风激励和影响了罗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人。

罗绮,树立了一位公廉刚直、勤政务实的循吏形象,他遵循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福建闽清的人民铭记他,同样也值得太湖人民缅忆他,追慕他。

太湖县水库移民开发安置中心 曹杰友

                                     2020年2月1日

 

家乡日丽,山河壮美;
民族归心,中华奋起。

——李 川

注:李川福州大学经济学博导,福建省原副省长,2017.2.21,为《中华罗氏通谱》题词。

中共安徽省涡阳县纪监委每日一廉
0018-2

0019-2

0020-2

注:罗绮,字首章,为清顺治五年(1648),举人。

罗绮生平思想研究

 

罗绮,字首章,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下祝乡洋头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卒于清康熙六年(1667),享年五十一岁。

罗绮出生在建阳,其父学泉任建阳县狱司,俗称“右堂”,乃是一个小官吏家庭。时清朝的太祖努尔哈赤已建立“天命”年号(1616),罗绮一出生就遇上改朝换代的乱世。童年、青少年期间耳闻目睹了社会剧烈动荡,战事连绵,民不聊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为其思想的形成、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背景。

福建建阳地处闽北山区,即使北方战火硝烟弥漫,郑成功割据闽省等东南沿海,建阳相对比较平静,所以他在幼年时,乃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那个时代读的是书院,以四书五经为教科书,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治国齐家平天下”是封建士大夫的理想,当然也就成了他的一生奋斗目标。

罗绮于清顺治五年(1648)戊子科,以文庠生的身份考中举人。时年三十二岁(古代以虚岁计年龄)。明朝,崇祯皇帝当政17年,已经寿终正寝。清朝世祖顺治皇帝,1644年入关登基,宣告了一个新朝代的正式开始。作为明朝小官吏的后代,罗绮能顺应历史的潮流,没有留恋旧朝,这与他青少年时,看到明朝末年的众多腐败现象有关,所以,他在清兵入关刚五年,就去应乡试(省考举人)。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当时郑成功反对他的父亲郑芝龙降清,在东南沿海进行抗清斗争。1662年2月收复台湾。福建还是反清复明的根据地,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如果不能审时度势,不能判断明朝气数已尽,是不可能冒着风险去参加考试的。这充分说明了罗绮固然从小接受的是忠君思想,“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他能摆脱传统文化的禁锢,选择了人生正确的道路,为展开其从政,治国的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古泰山一条路,在那个时代,参加科举,“学而优则仕”,是报效国家的惟一出路。

罗绮于顺治五年中举后,一直处于候选状态。因当时郑成功尚在福建厦门一带,清廷主要的精力放在与郑作战上,但福州已处于清廷的控制之下,故闽清知县姜良性才会动议修筑县城的城墙,在姜的《建城纪略》中,找到“孝廉罗绮”,说明当时罗绮人在闽清,以举人,候选知县的身份,参与建城工作,并积极捐资,列第三位。由于闽清建城全部是民间捐资,罗绮位列第三,估计捐的数目不小。据参政闽县陈子达《建城碑记》中记载:“建于顺治十七年冬十一月,落成于康熙元年秋九月”。即1662年县城修筑竣工。据族谱记载,罗绮康熙二年癸卯岁(1663)才到安徽(江南省)安庆太湖上任的,那么这十四年的时间,罗绮的思想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首先,他不怨天忧人,冷静分析形势,在为国家效力前,先考虑家族的大事。洋头罗氏始祖,固然是明朝的开国元勋罗复仁之子侄,随军打入福建,建立战功,受封土地,任延平城把总,正七品,但是,行伍出身,没有什么文化,因此,子孙后代,在明朝时并没有字辈派名。而明朝,是撰修族谱鼎盛时期,有感于此,作为洋头罗氏的第一位举人,他感到有必要站在历史高度,为子孙后代,制订一些长远的方针、纲领。因此,撰写了洋头罗氏的名、字辈。

在这期间,罗绮考虑订立洋头罗氏名、字辈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是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其父学泉在为他起名字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增广贤文》云:“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明朝中叶有大忠臣,大名人罗绮(明宝德五年进士,天顺初年,召为左副都御史,以功赐二品禄。遭奸人诬诌,入狱至死。宪宗时才平反),于是学泉将其长子定名为罗绮,希望他为官后,不忘民间疾苦。而学泉本人,亦是大有智慧之人(详见学泉公传)。在此种家学的背景下,罗绮深知,取名对子孙后代的影响。这个时候,他已不惑之年。因此,写下了千古的名、字序诗,不但诗词优美,而且将其思想贯穿其中:

名序:一国兴嘉士,五云兆世祯,光宗延泽永,昌嗣善祗承。

字序:首君思作宪,实裕乃长华,立训惟务本,仁厚可传家。

在名序中,阐述了他治国的思想,一个国家的兴旺,必须培养,选拔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个人处于家族血缘的历史长河中,对上要继承祖宗的优良传统,对下要培育后代,所谓: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剔除其中的封建思想,客观地评价,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对促进家族中的个人奋斗,提供了强劲的人生动力。为了这个目的,子孙们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能考取功名。封建社会时代,考取举人者,公布其祖上六代人的功名及从学的教师名字,考取进士者,公布其始祖开始的所有直系、旁系的祖上功名及从学的教师名字。那时,用这种办法,激励青年读书,鼓励教师育人,客观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成长,而这些科举出身的青年也确实有相当部分,为国家、为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当然,时代不同了,科举制度的弊病已十分严重,民国期间已废除。但现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不是继承了科举制度中的优良传统吗?在字序中,首章公,进一步阐述了他“齐家”的思想“实裕乃长华,仁厚可传家”。只有勤劳致富,实实在在的富裕,才能保证一个家族的长久荣华,靠非法的手段掠取财富,只能富一时,而不能长久。做人只有仁厚,才会与邻里、与族人、与他人和平共处,长治久安。罗绮把儒学的“仁”字,提到了有关家族生死存亡的根本来认识,“立训惟务本”,作为订立家训的根本。

名序、字序,两首诗综合起来,就是平天下之思想。罗绮自定字为“首章”,即作第一篇文章,首君即第一个人,并将其四个弟弟,全部按新的名,字序取名,而后洋头罗氏的长房、二房、三房均采用罗绮订立的名、字序。

顺治十七年(1660),罗绮积极参加闽清县城的修城工程,参与了“择地相势,备列事宜”,深得县令姜良性之赏识。在姜良性的《建城纪略》中,提到他是惟一的乡绅,并加了定语“孝廉”。因他不但出钱,还出大力。

康熙元年(1662)秋九月,闽清县筑城大功告成,修一座城池不花朝廷的钱,恐怕在当时是大政绩,在上报的有功人员中,罗绮肯定名列其中。由于他候选知县已十三年,所以,朝廷调其到太湖县任知县,提供了施展报负的舞台。时年康熙二年(1663)罗绮四十六岁。

明、清两朝皆规定:“吏始至,斋三日,祠以少牢,矢厥辞,而后临民视事。”新官上任,应先到城隍庙中祭供,吃斋三天。于是他去城隍庙中斋宿三天,写下了著名的《告城隍文》(该文系1997年11月28日,本人到太湖去寻查罗绮政绩时,县民政宗教局长郝培根先生据祖传本,转抄给本人带回)。在此文中,他与众神誓约:讼不能平,狱不能理,刑罚不能清,赏赐不能当,贤良不能举,奸宄不能堪,神则谴之。公开了自己为人父母官,必须做的几件事,用现代的语言,即安民告示,而做到这几点,当然就是百姓心目中的清官大老爷了。他,并不包打天下,对非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则请求神荫庇之,如:雨阳不能时,灾侵不能绝,邪魅不能清等。这些自己办不到的事,也公开告诉人民,以求人民的谅解。一篇一百五十九字的短文,以其神奕的文采,精炼的语言,把自己的志向 “赋怀耿烈”,把自己的谦虚“才知多疏”,把自己的担心“恐至开罪地方,有负民牧”,全盘真实地献在神灵与全县百姓面前,他这种坦荡的胸怀与优美的文笔,深得当地百姓,尤其文人的爱戴,他的《告城隍文》有人抄录下来,并传给了后代。所以在300多年后的今天,笔者才能从民间抄回罗绮的文章,才得以研究罗绮的从政思想。如果他当初留下万贯家产,作为他十一代裔孙的我,能得到一文钱吗?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无价的!

在一任五年的知县生涯中,罗绮廉俭自守,题其门曰: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案有春秋笔,展示首章公伟大的志向,春秋,是鲁史的旧称,孔子编书曰:春秋,取其四时皆备,春生秋杀为名,寓“王者之大权”的意思,身为一县之长,大权在握,行贿通关节者大有其人,但罗绮要用政绩在青史上留名,要自己书写历史,名垂千古。“门无暮夜金”,守住门户,不让行贿的人有机可乘。尤其不许晚上有人上门说情送礼,还要”常建谯楼”把关。这样的对联贴在自家门口,还有谁敢上门行贿说项?“形家言期不利于官”,风水先生对他说:这样对联贴在门口对你自己不利。“绮弗听。曰:苟利民足矣”。罗绮怎么会听风水先生的话呢,坚定地说: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我就心满意足了,为什么还要在乎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呢?他经常与朋友们会聚,是当时文城派的重要文人,经常向友人谈自己的愿望:“分校棘闱时,称得士,当道重之”。如果有一朝一日,我去当考官,只要发现真正的人才,一定重用。要把“一国兴嘉士”的愿望,付诸实现。可惜,他操劳过度,在五年知县任满,升迁为知府同知的时候,与世长辞了,他的愿望未能实现。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逝世时,“民罢市,哀恸”,老百姓用停业罢市的方式,失声痛哭,来深深悼念自己的父母官。

罗绮逝世后,里人感德立祠,每年春秋祭祀,名之曰“罗菩萨”。他的庙祠就立在今太湖县的罗湾乡,可惜的是,清咸丰时庙遭火灾被毁。享受人间香火近200年。现当地百姓正准备将其“告城隍文”,刻在太湖县的新城隍庙中。

罗绮十一岁左右,其父学泉已逝世(学泉墓建于明崇祯二年,即1629年),他与四个更幼小的弟弟,首典、首经、首缙、一纪跟着母亲,在这种环境下,考中洋头罗氏的第一个举人,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罗绮父亲去世后,他是长兄为父,不但自己要努力奋斗,还负有教育四个弟弟的责任。在他的示范下,其二弟首典文生员(秀才)转捐狱吏(从九品),四弟首缙文庠生。文庠生,即秀才,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当时闽清县,一年之中仅收八名庠生,全县八名,考取文庠生,谈何容易!

罗绮逝世后,由于他深得太湖百姓爱戴,政绩卓绝,朝廷诰赠其父学泉文林郎,正七品,诰赠嫡妣黄宜人,五品,敕赠继妣郑安人,六品。使用诰赠,说明罗绮生前已升为正五品,府同知以上。

罗绮,生四子,除长子君瞻二十四岁夭折外,其他三子均考中秀才。而君瞻夫人姚美官为节妇,旌表“劲节声闻”。(旌表:由皇帝亲自批准的表彰文书)

顺治五年到顺治十七年(1648—1660),罗绮在闽清洋头村,等待朝廷任命期间,一方面为村里的公益事业谋划筹建,一方面考虑如何保证子孙后代的繁荣昌盛。经过深思熟虑,将他的治国安邦思想,及对子孙后代的期望,作为家训,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字序诗篇。而且订立“优生田”制度(注:奖学金制度),凡洋头罗氏四房子孙,考中秀才,赏谷八十担,此教育基金制度,促进了洋头罗氏人才辈出。

中国民间的神,许多都是生前卓有功勋的真人,他们逝世后,当地或全省、全国都进行祭祀,形成了独特的“神文化”。罗绮亦有此殊荣,据族谱载:“公在太湖德化开先,惠泽及民,里人感德立祠,每年春秋祭祀,名之曰‘罗菩萨’,至今香火犹存。可见公之两袖清风,信不诬也。”罗绮还有更神奇的传说,即他在建阳出生之时,背上隐现“生在建阳,卒于太湖”。

今天对罗绮的生平思想进行研究,是为了弘扬他的美德、气节、情操,作为今后子孙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作为闽清洋头罗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关罗绮的文物资料将不断地被发现,后代子孙贤能者,当继续研究他的思想,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第二十大姓罗氏的光荣传统。

罗绮第十一代裔孙 训森  敬撰

一九九八年三月八日 戊寅年二月初十日

罗 绮 年 表

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生。

1629年:父卒。父任福建建宁府建阳县右堂(狱司),因子贵赠文林郎。

1648年:清顺治五年戊子科,举人,族谱载秀才出身,但无年份。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在知县姜良性手下,捐资参与闽清县城城墙的选址、勘察等建城工程事务,捐资名列第三。

1662年:清康熙元年,建城工程结束。上报有功人员,名列第四。

1663年:清康熙二年,任江南省(安徽省)安庆府太湖县知县。(今分为太湖县和岳西县)

1667年:清康熙六年,五年知县任满,擢升为知府同知,正五品。同年,积劳成疾卒于官。民罢市哀恸。

    注:罗绮生平思想研究及罗绮年表,已刊载在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

00001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洋头,地处福州市西北部,闽清县东北部,距下祝乡政府2.5公里,距离县城62公里,距离福州市82公里,距离大型旅游景区闽侯雪峰寺15公里,古田临水宫18公里。村域面积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拨820米。几十座明清时期的土楼民居错落于山间谷地。明永乐二年(1404)起,洋头成为全村罗氏聚居传统村落,距今600多年。

洋头罗氏始迁祖罗应祥,江西吉水人。元末,随吉水族人罗复仁参加明军,明永乐二年(1404),因战功卓越被赐土地,拨军到闽清十九都奉政乡安仁里达仕境白鹭学堂(今洋头村)屯田。

2015年11月,洋头村入选第一批福建省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洋头村列入第六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2021年12月18日,闽清县梅综政【2021】192号文确认:洋头村80号和81号为“洋头村三厝排罗绮故居”,并为洋头村80号颁发“历史建筑罗绮故居”,为81号颁发“历史建筑古民居”匾额。洋头村80号和81号,一墙相隔互通,为典型的“父子厝”结构,不但具有鲜明的明清时代历史建筑特征,而且兼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氏源流文化底蕴。

0012

00003

左,罗训株(福建省煤炭总公司原监察室主任)  

右,罗 云(原公安处级干警,二人均罗绮裔孙)

注:2022.1,毛体罗绮名联在洋头村三厝排罗绮故居,80号大门柱悬挂

0002

注:2021.5.18,罗绮名联在洋头村三厝排罗绮故居,81号历史建筑罗宪灿岩轩厝大门柱悬挂(图片来自闽清县历史建筑古民居二维码信息)。

 0054

中,罗真理(中书协会员,湖南人,祖籍吉水)左,罗扬锋(厦门企业家,连城人)左,罗训森(《中华罗氏通谱》总编,罗绮裔孙

来源:2015.12.8,《中华罗氏通谱》续修暨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成立庆典(厦门会议文件)

00003-2

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

2022.1.28

阅读全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9597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22.1.27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