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罗氏家风家数(六) 传承“三立”,常显不晦 ——初探宋乡间大儒罗季温修谱目的

中华罗氏家风家数(六)

传承“三立”,常显不晦

——初探宋乡间大儒罗季温修谱目的

罗训森

罗季温何许人?宋理学家、进士、《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之父,江西吉水人。

因《鹤林玉露》名著海内外,专家学者在研究罗大经时,对其多次引用其父“竹谷老人”的话语文章,甚感兴趣,为不知他的名、字,深感遗憾。

罗茂良,字季温,号竹谷老人,是中华罗氏族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而又被长期湮没的传奇人物。

据专家学者研究,唐及唐以前,族谱是官修的,至宋,放开谱禁,允许民间士大夫家族私修。欧阳修、苏东坡修家谱,影响巨大,甚至形成标准,欧苏体例流传至今。

欧阳修是江西吉水人,吉水罗氏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跟进。当时,吉水罗氏并无太显赫家族,仅“士族”而已,但乡间大儒却不乏其人,罗季温即是其中佼佼者,他毅然发起创修《罗氏族谱》。

神奇的是,在当时很原始的交通、通讯条件下,罗季温邀请远在福建沙县的理学家族人罗从彦,共襄盛举。此事在《鹤林玉露》“好人好事”条目予以证实:

好 人 好 事

豫章旅邸,有题十二字云:“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邹景孟表而出之,以为奇语。吾乡前辈彭执中云:“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亦名言也。

更神奇的是,罗季温充分发挥地缘文化优势,是吉水人杨万里“忘年交”好友。与当朝宰相、吉水人周必大也有学术交往关系。他不但请到罗从彦题词,更请吉水举人、“诗一经”罗绋的女婿杨万里作序(附一),将“传承三立,常显不晦”用族谱形式,作为罗氏家风家教予以留传。

修族谱,一般认为是以敦宗睦族,明世系,别亲疏,厚风俗为目的。罗季温思考的却是如何让宗族“常显而不晦”,将修谱的目的提升至新的历史高度。

传承发展传统的“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即可让宗族“常显不晦”。

江西吉水桃林、竹溪罗氏,传承发展家风家教,历史亦客观地证明了罗氏家风家教之优秀。

罗从彦,《豫章文集》“内王外圣”,“立言”,从祀孔庙、“承杨传李启朱”。“豫章先生”罗从彦的出现,对形成罗氏“豫章郡望”具有决定性作用,其《诲子侄文》更是罗氏家风家教文献中,最为璀璨之明珠,直接催生了宋侍郎罗盛德(其父罗绰,在《诲子侄文》后留有跋语)之“南昌豫章罗氏字辈诗”,与明状元罗伦之《戒族人书》,闽赣相辉映。清康熙皇帝的两块赐匾:奥学清节,章水文渊,让豫章罗氏倍感自豪和鼓舞。

罗季温,乡间大儒,立德,创修《罗氏族谱》,探索宗族“常显不晦”之道。他的两个儿子:罗大经、罗应雷(字大章),同科进士。

罗大经,《鹤林玉露》,收录进《四库全书》,海内外不断翻印、研究,成为中华文化典籍。

罗复仁,开明宰相,“立德、立功”,朱元璋称为“老实罗”,成为“忠厚诚信”之典故。

罗汝敬,不靠祖荫,考取进士,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使越南,立大明权威,“立功”,成为外交之典范。任职期间,为重修《罗氏族谱》做准备,其父蒙泉六请《永乐大典》总裁、吉水人解缙撰族谱序(附件三)

  璞,传承家风家教,贵州参政退休后,以八十三岁高龄,亲往江西泰和,请罗钦顺撰序(附四),完成九代人修谱之伟业,创造了一个罗氏支系族谱,由两位从祀孔庙罗氏题词、撰序之空前绝后(该支系族谱还有元从祀孔庙吴澄撰序,附二)。

罗明祖,崇祯辛未(1631)进士,襄阳知县,罗从彦二十七代孙,重修福建沙县“豫章贤祠”,立德,著有《罗纹山文集》,立言。

  ,清顺治五年举人,安徽太湖知县,“案有春秋笔,门无暮夜金”,创修福建“时思堂”《罗氏族谱》,“首君思作宪”,民呼为“罗菩萨”。

笔者,罗绮十一代孙,承祖功宗德,机缘巧合,忝任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总编,虽才疏学浅,却有幸承担归纳、总结罗氏家风家教之责,力所不逮,唯以勤补拙。

传承三立,常显不晦,江西吉水桃林、竹溪罗氏支系家风家教,成为中华罗氏家风家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杨万里之《罗氏族谱序》。

 附一:《罗氏族谱》序

宋·杨万里

吾郡多著姓,而印岗之罗,其一也。由印岗而之竹溪者,率称士族。竹溪有隐君子曰季温氏,余忘年友也,世有姻连之好,常相往复。

见其族人心术皆良善,伦纪皆笃厚,习尚皆文雅,无流漓诡谲粗鄙之俗,其有以服季温之化德也欤。

尝以谱牒之未修,质言于余:谓以族之显晦,不专系乎富贵贫贱。苟位极乎公卿,财雄乎乡邑,一时号称显族,数代之后而消歇,则昔之赫赫以显者,能保其不昧,昧以晦耶?晋之王谢,唐之崔卢是也。然何为使之常显而不晦?

曰鲁叔孙穆子有云:立德、立功、立言。立而已。夫言也者,表在天地间,久而不偾、不躜也。

世之谱其族者不知其几,而称欧谱、苏谱者,何与以?永叔明允之言立,故也。季温曰谨受教。

余不家食者十数年。季温益潜心于理学,著有《丛竹稿》若干卷,取正于余与丞相周公必大。观之所撰《畏说》,胥叹其有不可及处,此其言之立也。若夫德之立,足以尊族人,化乡里,贻后世,俾用于世功之立,不难矣。余谢事之暇,乃以所编之谱,嘱引其端。

于乎!先世之种德也,深后世之流芳也。远季温所造就有如是。是以赞其族之蕃衍昌大,常显而不晦矣,虽世守之可也,余复何言!

诗曰,子子孙孙勿替。引之为其后者,能如季温氏之树立,斯谱为不朽矣,斯谱为不朽矣。

嘉泰三年癸亥秋(1203)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致仕、吉水开国食邑七百户杨万里、廷秀撰。

附二:吉水桃林罗氏族谱序

元·吴  澄

自井田废而天下无善治,家法废而天下无世家,嬴秦以前,国有本系,李唐以前家有谱牒,宋则微矣。贤士大夫往往自谱其族,如欧阳氏,老苏氏,其彰彰可称者也。

余所见诸族,其族或志在追远,或志在合异,未免涉于传疑,今观吉水桃林罗氏之谱,谱其所可知,而已远不必追也,异不必合也,确乎其为传信之书,可以为修家谱者之法矣。然其间鸣世者,声光赫然,有非诸族所可及,固可嘉者。

而谱系庐陵剌史讳崱,字山斗,始谱之者。其十五世孙时发成之者,其十七世孙季温继之,以示余者,其二十世孙德懋,介其通家子,大史院校书郎孔思则也。

(编者注:吴澄文集中有《敕封宜人孔母罗氏墓志铭》,孔思则为罗氏外甥)

嘉谱之善而识其端者,临川吴澄、幼清也。

注:吴澄,在《四库全书》有《吴文正集》,入祀孔庙。

——《桃林罗氏族谱》

附三:罗氏族谱序

明·解  缙

吉水竹溪罗氏,其先,李唐时有讳崱者,自钱塘来居。生三男,曰延、曰超、曰达,其后益大,为印岗,为湖西。余尝序其族谱,知其谱皆同于竹溪也。后当宋季淳祐之际,其讳茂良,字季温,号竹谷老人者,始为谱。

序称自远祖以来,计其世代乘曰四百年。则与他谱所著源流正同,其在李唐时无疑也。竹谷三男皆有学行,知名当世。长曰大章,次曰大经,字景伦,号鹤林,名誉尤著显。余少时读其所制《檀桥院碑记》,喜其文辞字画之俊伟,读其所著《玉露》,爱其学问之宏博,而未知其为竹谷之子也。

竹溪之后,续修其谱者,元世祖至元中,有竹林,竹谷之子孙也,元未有国朝宏文馆学士复仁,竹林曾孙也。至永乐丁亥(1407年),翰林庶吉士汝敬以其谱求序。乃父蒙泉先生扩理播迁磨减之余,而井然有条,信而不诬。于是比于竺竹尤难。蒙泉实竹林之元孙也。

余惟先世谱牒中,见竹谷、鹤林名甚熟,而先公又与学士(复仁)为莫逆交。蒙泉先生兴余六要,汝敬擢甲申进士时,余条知贡举先舅高梅州,文鼎、仲达之子婿。仲达又蒙泉叔父也。汝敬以余于其家有连世之好,故嘱为之序,而余因得以考证。

其昔之所闻,乡江大儒,往往皆出名家,甚不偶然也。汝敬父子,拳拳修续,其用心甚仁。吾知贤子孙必绳绳而起欤。若学士君事迹,有余所撰神道碑铭,兹不赘。

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士、国史总裁解缙 绅书

注:解缙,字大绅,号春雨,吉水人,进士,永乐二年奉命总裁“永乐大典”,永乐元年与黄维、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菜、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

(《桃林罗氏族谱》)

附四:桃林罗氏重修谱序

明·罗钦顺

族之有谱,所以著本原、详支派、别昭穆、辨亲疏,人伦之明,风俗之厚,实惟有系于此。故有昔知礼之君子,莫不以谱牒为重。前有作矣,后必从而续之,凡以为久远无穷计耳。

吾罗氏之在吾吉(安)聚族而居者,良不为少,其世或远或近,而著闻于天下者,往往有之。若吉水桃林之族其一也。

余尝闻国初有弘文馆学士复仁,宣德间有工部侍郎汝敬,其才猷风烈,雄奇磊落,皆桃林之杰出者。数十年来,则有若贵藩大参璞、督府经历玮、靖江长史其祥,余皆尝获交焉。大参之闿疏敏达,督经之深密有谋,长史之左规右矩,士夫莫不推重。盖桃林人物后先相望,如此其著于天下也宜哉!

大参致政家居垂二十年,今年八十有三矣。一日携诸孙,棹扁舟,溯流二百余里,特来访余,以其所重修族谱,嘱为之序。余多病,笔研疏且久,顾大参年德之重,意气复勤勤恳恳,又可辞乎?

敬受而阅之,乃知其先盖出唐吉州刺史崱,崱卒于官,子孙遂留家庐陵。后数传有三十三承事者,始分居吉水,是为今樟树下、白竹溪、桃林之共祖。又后七世曰忠文,始分居桃林,由承事者沿至大参,凡十有八世。溯而至刺史崱,盖二十六世矣。世有仕宦具列于图,在宋嘉定间,有竹谷老人茂良者,实始作谱,其后若竹林居士自昭、耕乐翁以明、温教汝宽皆尝致修续之功,诸序文存焉。

大参乃竹林七世孙,而工侍之诸孙也。其所重修尤为详慎,且捐己资锓梓,而传之族人。

嗟夫!大参以逾八望九之年,而于族谱一事惓惓焉,不遗余力,其尊祖之孝,收族之仁,可谓老而弥笃也。

凡其族人子弟益相与勉修其德,以增光斯谱也哉。盖其德诚,修则或出或处,必皆能有以自立,为孝子、为孝弟、为良吏、为名臣、为幽贞之士,而九族之睦,有不待言者矣。

夫如是,则于大参之用心,斯为无负。而桃林之盛,讵可涯哉?庸书此,以为序。其后大参来者,邑庠生体昂,道同有庆也。

训森注

罗钦顺,吏部、礼部尚书,著名学者,从祀孔庙,《四库全书》有集传世。本文稿摘自其文集《整庵文集》,为桃林原谱之不备。

附:《四库全书》提要:

钦顺,字允升,泰和人,弘治癸丑进士第三人(探花)及第。历官礼部尚书,乞归。以吏部尚书召,再辞,许致仕,谥文庄。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钦顺平生专力于穷理格物之学,而力斥王守仁讲良知之非,其大旨具见所作《困知记》中,至词章之事,非其所好。选录家亦罕及之。其弟钦蔼,作《仪训录》。尝称钦顺于应酬文字辞谢居多,下笔稿成,未尝自足,旧稿盈笥,晚年手自芟,存余悉焚去,谓二子曰:此等文字世间不少,慎勿出以示人,姑留观可也。其欿然不自满足如此。然集中所作,虽境地稍平,而典雅醇正,犹未失成弘以来旧格,诗亦不腐不率,绝无击壤打油之习。

盖由其学问纯粹,心胸高旷,故能说理明透,无往不流露性情,在讲学诸人中,固可称卓然,质有其文者也。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校官:陆费墀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5745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7.8.13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