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罗氏家风家教(五) 兄弟三进士,家风一脉传 ——初探明哲学家罗钦顺之家风家教

中华罗氏家风家教(五)

兄弟三进士,家风一脉传

——初探明哲学家罗钦顺之家风家教

罗训森

明朝时,中华罗氏再出一位从祀孔庙的先哲——罗钦顺。《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整庵文集》,《困知记》是其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甚至称罗钦顺为唯物主义开山鼻祖。

封建社会享受从祀孔庙殊荣,共产党执政尊为“唯物主义开山鼻祖”,生前高官厚禄,身后思想不朽。2005年,清华大学哲学院张教授在与笔者电话探讨罗钦顺学术思想时感慨:罗钦顺思想几近真理化身!

罗钦顺有两个弟弟:罗钦德、罗钦忠,兄弟三进士,而且均官至三品以上。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多见,更是中华罗氏族史中的唯一。

“兄弟三进士”是怎样炼成的?

罗氏家风家教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整庵文集》中,留有罗钦顺所撰《先吏部府君(罗用俊)行述》,最权威地阐述了“兄弟三进士”的家学渊源。

宋“豫章先生”——罗从彦从祀孔庙后,罗氏“豫章郡望”,声名大振,各地罗氏支系奉“豫章”为郡望者渐多,罗钦顺所在的泰和支系亦“系出豫章”,即文化认同罗从彦,但文中不述及“豫章郡望”的具体名人,详述了其开基始祖——罗询及世系。

初祖:讳询,宋绍兴间,泰和主簿,因家邑城东北,即今缺诚(阙城)

三世祖伯玉,讳子圭,嘉定举人,生泾甫、和甫。泾甫是庶吉士(官名,由进士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仲深的高祖。

四世祖和甫,生叔大,号大观,始徙泰和南乡上模里之西冈。

五世祖:叔大,生君质。

六世祖:君质,生元亨。

高祖:讳以直,字元亨,号直庭,富而好礼,乡称长者。生罗宁,字存谦

曾祖:讳宁,字存谦,邑学生,芳洲陈先生高弟,未试而卒。

祖:讳铎,景泰庚午乡试中式,授黟县学训导,赠通议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配王氏,赠淑人。生三子二女,长子用俊。

父:讳用俊,字舜臣,别号栗斋,又号西冈退叟。配先夫人同里曾氏,初赠孺人,再赠恭人,三赠淑人。贤明慈孝,与家君相待如宾。先二十九年卒,家君终老不忘哀焉。子男三,即不肖(罗钦顺)兄弟。女二,长适杨平,次适萧钦。萧氏妹亦先卒。孙男五:琰、珵、珝、珰、珏。珵、珰,俱邑庠生。珝,国子生。女五,长适万安庠生刘宏,次适杨黍,余尚幼。曾孙男四:偁、倜、儋、份。女一。所著有《芝田皖城》、《南雍》,《寓京归田诸稿》,《论语有类编》。

“兄弟三进士”的父亲——罗用俊,举人出身,青田教谕、安庆教授、国子监助教,即教育家。罗钦顺在为其父撰写简介(行述、行状、墓表、墓志铭皆为古人传记的文式)时,述及其父罗用俊和明状元、哲学家罗伦的交往,罗伦的《戒族人书》所体现的家风家教,对罗用俊应有深刻影响,他归纳总结了罗氏家风家教:

孝友勤俭,严毅方正,重义轻利,壮老一心

罗钦顺画像《自赞》中,可表为罗氏之家风家教:

颜安屡空,曾事三省;立志宜坚,用工宜敏。

前途修短,何虑何猜:此生难得,尚勿虚哉。

在《先吏部府君(罗用俊)行述》一文中,罗钦顺特别提到其父罗用俊对罗氏文化的贡献;“两辑族谱家乘,皆锓梓(印刷)以垂久远”

兄弟三进士,家风一脉传。附上有关罗用俊、罗钦顺、罗钦德、罗钦忠史料,以飨读者。

附一:先吏部府君(罗用俊)行述

明·罗钦顺

罗氏系出豫章,初祖讳询。宋绍兴间来主泰和簿,因家邑城东北,即今缺诚(阙城)。

三传至伯玉府君,讳子圭。举嘉定解试。伯玉二子曰:泾甫,则族祖庶吉士仲深府君之高祖也;曰和甫,生叔大,号大观。始徙邑南乡上模里之西冈。大观生君质,君质生元亨,元亨是生先高祖,讳以直,号直庭。富而好礼,乡称长者,配郭氏,继刘氏。先曾祖讳宁,字存谦,邑学生,芳洲陈先生高弟,未试而卒,配曾氏。

先祖讳铎,景泰庚午乡试中式,授黟县学训导,赠通议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配王氏,赠淑人。生三子二女,长子即家君,自幼颖敏,有志操。随任黟庠,潜心问学,未尝出户庭。先祖尝以阴山木风之暂游,即及丙子还乡,应试三场毕,即赴黟。不幸先祖前数日得疾弃世,遂奉先祖母扶柩归葬。已卯,举于乡,明年会试礼部,中乙榜。急于禄养,拜青田学谕,便归。为叔父受室,畀以家政。奉先祖母挈季父、少姑以行,时年甫廿四,毅然以师道自任。青田科目久之士,亦鲜有志者。乃择可进者加励之,谨条范公劝惩,日坐堂上,亲为讲授。夜间至斋房,稽其勤惰。且有茶果粥饵之馈,士争感奋,文风一变,陈暕、王庭,相继中选。倡修庙学馔堂。事见潘太守琴所作记。己丑,秩满,辛卯,擢安庆教授,先祖母仍就养焉。其为教一如青田。檽星门蔀于药局,力白于太守,且率诸生撤去药局,以位檽星。及移学门于檽星之右,求罗一峰先生记之。学宇颓敝,辄割俸修葺,视如家事,不屑屑烦有司。初廨舍有妖,颇着影响,屹不为动,久之遂熄。庠生吴本清母丧庐墓,县不为申。径取诸生呈,转达当道,得蒙旌表。丁酉秋闱,闽浙交聘。往考闽试,得人为盛。若司寇林公,待用春宫。郑公仲璧辈,凡若干人。是年先祖母寿满六秩,事既竣,还至中道,遂迎以归,会婣族称觞为乐。庚子秩满,诸生得隽者柯忠、刘溥、王鸾、方向、戴恩,亦前此所未有也。辛丑,上吏部考,居最,力辞有司之选。壬寅,进南京国子学正,寻闻先祖母讣,奔归治丧。乙巳复前职,戊申考绩,受勅,进阶登仕郎。乙卯秩满,先时已有归志,因不肖钦顺初入翰林,先夫人劝往一视,乃北上。六月转国子助教,仍加俸一级。冬闻先夫人讣、遂上疏乞休,时年仅六十。己未,受敕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庚午,受诰,进封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庚辰,加封通议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是冬感寒疾,寻愈。逾年患疽,久之亦瘳。癸未四月,偶痰气壅滞,至十九日已时,竟不起。生正统丁巳四月一日戌时,享年八十有七。

家君为人孝友勤俭,严毅方正,重义轻利,壮老一心。养先祖母二十余年,曲致承顺,居丧葬祭尽礼。痛先祖不逮养,移其孝于伯叔祖,先后迎至宦邸,极爱敬焉。两叔、两姑婚嫁以时,先祖母视成而已。抚教季父学成早,世念之终身。先业惟叔父所取,仍作楼以居之。既倡群从作本房厅事,及后堂增祭田,以供时祀。致政归,复作祠堂及厅事,以尊祖合族。先茔所在,一一悉心经理,宗族婣表待之咸有恩意,施不望其报。有桀骜者,率优容之,终亦自愧服也。两辑族谱家乘,皆锓梓以垂久远。服食器用,虽贵无所加。然必整洁,夙兴夜寐,罔自暇逸。教两庠,升堂伐鼓,恒在府县之先。诸生每私计之,九年无一日旷也。以身为教,不尚言说。一言之出,听者莫不敬而信之。延及平民,亦耻为非礼。安庆父老,皆以为前所未见也。既离位往来经过,诸生奔走候问如常,咸依依不忍别。有尾行数里,瞻望弗及而后及者。后复白于当道,设主名宦祠,生祀焉。其遇诸生,恩义两尽。于束修,不计其有无,贫者非惟不受,某议婚不能成礼,某室敝无以为居,某亲老而养不继,某亲丧而不能举,且皆有以给之。(畧见安庆志及李太守琎书)而乡士夫之贤而贫者,亦间周以义。(见刘通府钰书)然实无厚积,于时惟先祖母肉食而已。敬以事上,而不为谄。非公事不入守令之门,在安庆见太守,止行捐礼。而前后守若陈侯云鹗、王侯璠、潘侯蕃,皆贤雅相礼。遇会必坐,款有文事,辄以咨之。巡按侣公钟,至舒见其立迎。曰:固当。骤试一论,乃大加叹赏曰:“吾巡舒六邑,人皆称汝行检,可谓文与行称矣。”侣明年巡浙,遂有考试官之荐,两任提学,若宪副刘公釪、御史戴公珊、娄公谦,率优礼焉。戴每扬之于众。各县学生有不率教者,辄发诣讲下,背书观礼。娄初至,进武生十数人,皆告愿入府学。娄问潘守,彼乐罗教授宽邪,潘备称之。娄曰:“吾固知其然也。”在南雍,尤为大司成方石谢公所重。谢归休,诸生谒文以赠,谢得之喜曰:“吾初得先生之为人,今又得此文,惜不久处,尽阅余稿。”谢后起掌。

成均为作像赞。有:维昔南雍,实为老成,环视六馆,惟先生有声之语。

一切世味,泊然无所好。惟酷好观书,然不喜泛滥。六经、通鉴纲目之外,则文章正宗。文选古体韩、欧、曾、文,李、杜盛唐诗及本朝二三大家集而已。夙擅文名,遇人有求,无不乐应。南雍务简,与同官为文会,有所指摘,皆自以为中其病也。后以不肖兄弟迎养,又两至南都及钱塘,吊古探奇,吟咏尤富。自丙辰谢事后,或家居,或就养三子,实番侍焉。而季侍于家最久,寿朝令旦,必会婣宾宴款,葢无岁不乐,自作庆寿记,纪其实,以示后人。每闻朝廷进一善人,行一善政,辄不胜喜。群奸用事,语及,恒戚额长叹。季有召命,部符且再至。即以大义速其行曰:“有以事君,吾志乐矣。”年逾大耋,聪明康健,金绯在躬,人诧其荣,而秉谦执虚,未尝自满。虽后进晚生,必与为礼,人无远近、亲疎皆知其为君子长者,而推为乡之达尊。未病前二月,先祖神道碑亭初毕工,即从子侄肩舆而往,周览毕,喜动眉宇曰:“了吾此念。”节届清明,又欲躬奠祠堂,不肖以筋力难,强谏至再三乃已。属纩前三日,进茶,犹欲自举,请曰:“瓯热。”则应曰:“我自知之。”执虚如执盈。盖临终无一语之乱。将敛,则大风雷雨,竟夕,万瓦如倾,乡人惊讶,以为哲人云亡,非细故也。讣闻赐祭,仍命有司营葬域事。

家君讳用俊,字舜臣,别号栗斋,又号西冈退叟。配先夫人同里曾氏,初赠孺人,再赠恭人,三赠淑人。贤明慈孝,与家君相待如宾。先二十九年卒,家君终老不忘哀焉。子男三,即不肖兄弟。女二,长适杨平,次适萧钦。萧氏妹亦先卒。孙男五:琰、珵、珝、珰、珏。珵、珰,俱邑庠生。珝,国子生。女五,长适万安庠生刘宏,次适杨黍,余尚幼。曾孙男四:偁、倜、儋、份。女一。所著有芝田皖城、南雍,寓京归田诸稿,论语有类编。葬卜后二年,乙酉正月庚申,墓在邑樟桥里天柱冈之阳,先夫人同兆云。

——《整庵文集》

附二:罗  钦  顺

 

罗钦顺,字允升,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及第(第三名,俗称探花),授编修。

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与祭酒章懋以实行教士。未几,奉亲归,因乞终养。刘瑾怒,夺职为民。瑾诛,复官,迁南京太常少卿(正四品),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入为吏部左侍郎(正三品)。

世宗即位(1522),命摄尚书事。上书言久任,超迁,法当疏通,不报。大礼议起,(罗)钦顺请慎大礼以全圣孝,不报。

迁南京吏部尚书(正二品),省亲乞归。改礼部尚书,会居忧,未及拜。再起礼部尚书,辞。又改吏部尚书,下诏敦促,再辞。许致仕,有司给禄米。

时张总桂萼以议礼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罗)钦顺耻与同列,故屡诏不起。里居二十余年,足不入城市,潜心格物致知之学。

王守仁以心学立教,才知之士翕然师之。(罗)钦顺致书守仁,略曰:“圣门设教,文行兼资,博学于文,厥有明训。如谓学不资于外求,但当反观内省,则‘正心诚意’四字,亦何所不尽,必于入门之际,加以格物功夫哉?”

守仁得书,亦以书报,大略谓:理无内外,性无内外,故学无内外。讲习讨论,未尝非内也。反观内省,未尝遗外也。反复二千余言。

(罗)钦顺再以书辩曰:“执事云:‘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正心者,正其物之心也;诚意者,诚其物之意也;致知者,致其物之知也。’自有《大学》以来,未有此论。夫谓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凡为物也三。谓正其物之心,诚其物之意,致其物之知,其为物也,一而已矣。就三而论,以程子格物之训推之,犹可通也。以执事格物之训推之,不可通也。就一物而论,则所谓物,果何物耶?如必以为意之用,虽极安排之巧,终无可通之日也。又执事论学,书有云: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各得其理者,格物也。”审如所言,则《大学》当云:“格物在致知”,不当云“致知在格物”与“物格而后知至矣”。书未及达,守仁已殁。

(罗)钦顺为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初由释氏入,既悟其非,乃力排之,谓:“释氏之明心见性,与吾儒之尽心知性相似,而实不同。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今人明心之说,混于禅学,而不知有千里毫厘之谬。道之不明,将由于此,钦顺有忧焉。”为著《困知记》,自号整庵。

年八十三卒,赠太子太保(从一品),谥文庄。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本传”

附三:罗  钦  德

 

罗钦德(1472-1550),明江西泰和人,字允迪,号毅轩。罗钦顺弟。弘治十三年(1500)进士。除两浙都转运副使,历浙江按察副使。升贵州按察使,称疾不赴。有《浮沤杂草》。(《献征录》卷一○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附四:罗  钦  忠

 

罗钦忠,泰和人,钦顺弟,嘉靖进士。登第时,其文行四方以为式。与王守仁、李梦阳结社学,为诗文有声。历官至通政司参仪,得告省侍家居,复起为通政使(正三品)转副都御史(正三品),督储南京。有召,疾不果赴,卒于家。

——《江西通志》

训森注:据罗钦顺撰罗钦忠耋志铭,《江西通志》有误,罗钦忠与其兄罗钦德应为同榜进士:

允恕,余季弟也,讳钦忠,初号敬轩,更号西野。晚乐金鱼洲之胜,作惺翁亭,其上士友,亦或以惺翁称之。

生成化丙申三月十九日,年二十,预江西举送,遭母夫人丧,未行。弘治已未,中礼部试,列名第八,廷试第二甲第三人,赐进士出身,三榜皆与仲兄允迪联名。

自    赞(罗钦顺)

余近得良工,为写家庆图,并写此像。日月逾迈,不觉四十年矣。传称四十,君子道明德立之时。窃有愧乎,斯言因书数语以自励。时为南京国子司业,已得请将奉老父还乡,期以晨昏之暇,温习旧闻,庶几乎少有进尔。弘治甲子十二月朔旦,整庵识入官一纪。

惟是随群,行年四十,爰始有闻,

厥闻伊何,圣人可学,昔岂不闻?

泛焉靡觉,今其觉矣,洞瞩圣心,

川流山峙,日照月临,人有古今,

心无彼此。何以存之,曰惟敬耳。

敬非有物,要在不忘,存久斯熟,

而外以方。颜安屡空,曾事三省,

立志宜坚,用工宜敏。前途修短,

何虑何猜。此生难得,尚勿虚哉。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5723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7.8.11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