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罗氏概况

三、当代湖北罗氏先祖大部分来自江西

秦汉时,罗氏进入江西,并迅速发展。据《罗氏族谱》载,自汉代罗珠传至元末,江西吉安人罗汝公,已达四十世,罗汝公升镇南辅帅总管,守南康,扼岭南,与农民起义红巾军对峙,败于南康(今江西南康市),罗汝公配氏有三,生五子(威、武、汉、杰、宿),“汝公胞弟谓公,元代文官之职,生四子(安禄、安文、安毓、安九),长堂弟卿公,元末大学士,生四子(道清、道澄、道泮、道汜),次堂弟浚公,生四子(承春、承夏、承秋、承冬),堂叔伯弟兄共—十七人。汝公败于红巾军后,身亡,元遂灭之。明初立,元代遗臣及其后裔,为明朝钦犯,为逃脱株连九族之祸,或隐姓、或埋名、或潜逃、或投他乡。元末明初罗氏大量入伍,进入湖北境内。例如,罗汝公之子五人,在友人相助之下,先潜投入湖广黄州府刘斌仁门下,暂姓刘。谓公之子四人,随尾其后,北过长江、入湖北汉阳府,黄陂邑地,时作充军之用,达湖北之江汉平原。以及卿公之子四人、浚公之子四人以不同路线逃入湖广黄州府各县。自元末至明初,在这一时期内,豫章江西罗氏迁入湖广行省黄州府汉阳府,到达各县及“麻城中继站者”多达百余祖(多为年轻力壮者)。这是近代罗氏距今600多年前后迁入湖北的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批先祖源。

元代至大三年(1310)“湖北襄阳等地”、“六月襄阳,峡州路”、“涝”(即今湖北三峡宜昌地区),“坏官所民居21829间”、“荆州大水,山崩、死者3467人”、“长阳、峡州大雨、水溢涝,死者万余人。(长阳即今鄂西南清下流之长阳县)”

元代天历三年(1330)“湖北安陆——沔阳、三月饥”。“赈粮”,后有“兴峡州,归州”,“安陆——沔阳”,“饥户三十万户有奇”。由上可见元末湖北乃至云梦大平原包括湖南,连年“干早水灾接蝗灾,血吸虫病瘟疫多”,元朝腐败,地方官吏乘机横征暴敛,官逼民反,红巾军起,诸地响应,征战十数年,民众之累,元军土崩瓦解,逆灭亡……。后又农民军内争,前后之战,“积尸原野”,“汉北地区沃野千里,人丁大半死亡,及至外流,造成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兵灾尤酷,其时流血满野,伏尸骸骨无算,人烟萧索……”,由此可知,长江中游水系的古泽云梦大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及至云梦大平原的周边丘陵山区,这个广大的地域内自元末至明初近六十余年或至更长的时间内,是人烟稀少的地区,据《罗氏族谱》载“逮我大明定鼎,趋明年已酉,诏江右户口殷繁者,员移土著……”、“明王朝立,有鉴如此,于洪武二年应诏,从江右,鄱阳、吉安、临川等邑,移民十万户,填补汉北地广人稀之虑也”。明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朱元璋)皇诏:“限一月内,拨发湖北麻城士民,于外府、外县、垦种、立草为标,认赋者,永为世业。”

据笔者多年来搜集楚北豫南,及江汉平原所居住诸姓近30余姓之宗谱文意综合云:“吾祖某某公于明洪武二年自江右(江西)某府、某县、某村而迁(因何而迁)迁湖广黄州府(或某府、某村、某地)麻城遂籍某地,插草、拖犁、圈地、卜居、赘居,人丁繁昌至今繁衍某代”。

例一:“湖北云梦县沙河镇(旧名练溪港)张氏宗谱”云:“吾祖文聪公于明洪武二年自江右豫章(南昌)而迁……。有可能是汉代罗珠公设郡时,献地之乡人张交之后裔”。

例二:“湖北孝感西河镇方氏宗谱”以及例三:湖北孝感卧龙乡王家河王氏宗谱中载有:“限一月内……认赋者、永为世业”之文。

由此可证,朱元璋讲实话,办实事,皇令一下仕民即行,江西诸地诸姓之仕民(不管是强迫还是自愿),分期分批从赣江——鄱阳湖流域进入云梦大平原(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南部)。

罗氏是这一次诸姓人口大迁移中的一部分,但又是湖北当代大部分罗氏从元末明初迁入湖北的“开基祖”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当代湖北罗氏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以上的是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入湖北的开基祖的后裔。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