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5166809868236

论晋·罗含在罗氏历史中的地位、影响和当代价值

2605166809868236

论晋·罗含在罗氏历史中的

地位、影响和当代价值

 

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总编、福建省敦睦姓氏谱牒研究院院长

罗训森 高级工程师

 内容提要:

本文从姓氏文化的角度,探研罗含在中华罗氏文化中的地位、影响和当代价值。罗含生前道德高尚,位居极品。身后形成文化,唐代地位尊崇,宋季后人众多,明朝状元认同。

其影响力,穿透南北朝、隨唐、五代十国,直达宋元明清,彰显至今。

博大精深的罗含文化以及量大面广、民间草根的姓氏文化,具备了习近平有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征:

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

罗含文化是湖南耒阳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罗氏的骄傲。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塔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但“晋烛中州”,必将跟随“一带一路”,照耀全球。

关键词:罗含,中华罗氏,开唐将军墓志铭、罗隐、沈崧,罗绋,杨万里,罗大经、解缙、罗洪先、罗信南、于佑任、罗启疆。

                                                                                                                                                         

“人杰地灵”,出“人杰”,方显“地灵”,地方的名气,以人杰为骄傲。

“名门望族”,有“名门”,始成“望族”,姓氏的声望,树名人为自豪,此即姓氏“郡望”之由来也。

晋·罗含是湖南耒阳的骄傲,是中华罗氏的自豪。

古代仕大夫,现代知识分子,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笔者从事姓氏文化工作二十有年,专研中华罗氏文化,仅从姓氏文化的角度,管中窥豹,探研罗含在罗氏历史中的地位、影响和当代价值。

一、罗含在中华罗氏历史中的地位

据《晋书》罗含传记载:

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属荆州)也。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

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自此后藻思日新。

弱冠,州三辟,不就。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为不获而就焉。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

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

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

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寻转州主簿。

后恒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温奇其意而不责焉。转州别驾。

以解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

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

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征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乃转廷尉、长沙相(从一品)。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

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注:《新唐书·罗含集》三卷

从罗含传记中,其道德高尚,文章绮丽,深获当时学者及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其“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乃转廷尉、长沙相(从一品)”,官至一品。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年七十七卒”,可谓长寿之哲人。“福、寿”两全,罗含一生可谓立德、立功、立言,功德圆满。

晋朝选任官员,实行的是“门阀制度”,即只有“名门望族”之子弟,方有任官职的机会。“曾祖彦,临海太守。父绥,荥阳太守”,罗含具备了这个条件,方有资格担任为皇帝管理“玉玺”(印章)的“侍中”职务。“侍中”之职,相当今之“中央办公厅主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罗氏,得姓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古“罗子国”,后被楚国所并,君臣百姓,怀念旧国,以国为姓。荜路篮缕,历尽艰辛。秦汉时代,尚属于休养生息时期,未出现杰出代表人物,因此,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中,罗氏人物正史记载,廖若晨星。

直至晋代,罗含文蹈,罗宪武略,中华罗氏方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崭露头角。

罗含是中华罗氏历史上,第一位官拜一品又极具哲学思想的杰出人物,开启罗氏“长沙郡望”之门,被尊崇为罗氏“长沙郡望”开基始祖。

二、罗含在中华罗氏历史中的影响

 

罗氏“长沙郡望”,在官修的唐·林宝《元和姓纂》中,并未出现,该书中罗氏的郡望仅三个:襄阳(湖北)、河东(山西)、齐郡(山东)。但不等于说,他在早期中华罗氏文化中,没有影响。

1. 唐代影响

2006112《东南快报·A7天下版》中科院专家解读新版百家姓一文,揭示:罗为“开唐十六姓”之一。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铁、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被赐予李姓。

燕王罗艺,剡(郯)国公罗仕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开唐罗氏将帅,笔者在编纂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时,从典籍中,又挖掘到数位李世民府中的开唐将军,进一步佐证罗氏是“开唐十六姓”之一。

据《大唐故翊卫大督罗府墓志铭并序》[1],罗端是河南洛阳人,官职为翊卫大督,从二品武将,其身后的墓志铭中,在追溯家族上源时,明确写明:

(罗)含以文锋绮丽,晋烛中州;(罗)仁(笔者已考证为罗宪)以武略纵横,鹰扬泽国;并腾芳青篆,绚美缃图,种德增华,象贤不绝。

即身处河南的罗端家族,奉晋之罗含为祖先。罗端的祖父罗业,是南北朝时,周朝的官员。说明至少在南北朝,罗含在中华罗氏文化中,己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以至在墓志铭中,突破古代父、祖、曾,记载四代的限制,光宗耀祖,直书至“文锋绮丽,晋烛中州”的罗含!

据《大唐故左骁卫将军上柱国安山县侯罗君副墓志铭并序》[2],罗君副身后敕谥开国侯罡公第,是山东齐州历城人,按惯例,其应奉“齐郡”为郡望, 但在墓志铭中,赫然出现:升龙之族,有熊之胤,纵谍谋楚,掌口仕晋。因罗含任过“侍中”,司掌玉玺之责,其墓志铭缺字,可考证为“玺”。

掌玺仕晋”,当为歌颂、奉罗含为祖先无疑。

在唐初,罗含在中华罗氏文化中的地位,与《左传》中记载的“纵谍谋楚”的古罗子国伯嘉大夫并列,可谓尊崇至极。

唐·著名诗人罗隐,在兄弟姓氏学者眼里,是罗氏的代表人物。

抗日将领罗启疆主修贵州《罗氏族谱》时,遍请林森、蒋中正、于右任、孙科、何应钦、陈诚等民国政要名流题词撰序。时任监察院长、学富五车的于右任老先生,根据罗隐与邺王罗绍威《通谱》典故,为罗氏归纳、总结历史经验,题词“敦族强宗”[3]。

注:罗隐题赠邺王罗绍威诗:

敢将衰弱附强宗,细算还缘血脉同;

湘浦烟波无旧迹,邺都兰菊有遗风。

——《四库全书》《全唐诗》版,《罗隐诗集》

 据唐·沈崧撰《罗(隐)给事墓志》[4],罗隐是浙江人,官至四品给事中。古代,墓志铭撰文,有不成文、大家都遵守的等级格式,按其级别,在罗隐的墓志铭中,应不能超越父、祖三代,但罗隐也例外,家族直溯晋之罗含、罗宪。

昔者,轩皇广运,锡其族以疏封;光武中兴,策有而复姓。两汉之后,三国以还,闾出令人,实惟顾族。

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拉虎输忠,令望(已考证为罗宪)之功崇乔岳。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世济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

根据罗含传记的史实,福州人、状元、吴越国的宰相沈崧,写出荟炙人口的对联,用上联歌颂晋之罗含:“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

中华民族历有重视历史的优秀传统,可长久保存的石刻、藏于墓穴中的“墓志铭”更为古人所重。行文者,当是与逝者有行谊之名人,根据逝者的身份地位,邀请当代名流纪实颂美。

状元,累官吴越国丞相的沈崧为唐末五代初著名诗人罗隐撰写“墓志铭”,可见一斑。因此,可合理推断,开唐将军、负责天子安全的翊卫大督罗端、骁卫将军罗君副,身份尊显,其墓志铭撰文者,一定是当时位高权重、文惊四座之人,彰显罗含在唐代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唐末五代初,浙江钱塘籍的著名诗人罗隐和湖南长沙籍的邺王罗绍威、四川成都籍的进士、员外郎罗衮等,主修《罗氏通谱》。国史记载了此事[5],《全唐诗》罗隐诗集中,留下当时修谱活动创作的五首诗[6]。《全唐文》中,留下罗衮写给罗绍威的一封信[7],足可佐证,当时确有编修《罗氏通谱》,可惜世久年湮,该部珍贵的《罗氏通谱》失传了,但在留传的大型罗氏族谱中,“弘、绍、周”成为唐代全国统一的罗氏辈份,又可佐证一斑[8]。

合理推断,罗隐既认同认可罗含为先祖,那么,当时,邺王罗绍威、进士罗衮等编委会成员,在所编《罗氏通谱》中,一定认同认可晋之罗含为先祖。

简言之,在盛唐、在十国春秋,罗含获得中华罗氏族人广泛的认同认可,在罗氏宗族中具有极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2. 宋代影响

宋代,江西吉安吉水(古称庐陵),人文蔚起。吉水罗氏亦出现一批杰出人才,如宋理学家、《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以“诗一经”、“一门九进士、祖孙四举人”闻名的“印山先生”罗绋;以“畏说”一文,引起宰相周必大(吉水人)、著名诗人杨万里(吉水人)惊叹的罗大经之父、“竹谷老人”罗茂良,字季温;建炎进士、武冈军罗棐恭等,而杨万里是罗绋的女婿,又与“竹谷老人”常相往来,为《罗氏族谱》撰序[9]。因此,在杨万里的《诚斋文集》中,留下大量罗氏史料,就不足为怪了。

杨万里在为吉水罗敬夫撰《罗氏万卷楼记》[10]一文中,开宗明义:

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罗含,字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罗隐,号江东)公;今庐陵之罗,其后也。

庐陵乃吉安吉水古称,以杨万里与吉水罗氏各支系的情谊,对各支系罗氏上源,应相当了解。当时,吉水罗氏认同认可唐之罗隐,在仕大夫中,尤其,印山先生“诗一经”罗绋,当尤甚。诗人与诗人,惺惺相措,亦人之常理。以杨万里的学识,应知道罗隐墓志铭内容,认同认可晋之罗含。所以,其断言:今庐陵之罗,其后也。当视为言之有据。

在缓慢的姓氏文化认同认可过程中,传统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姓氏文化角度,本支系开基始祖以下,属于“血缘”认同,本支系开基始祖以上,除非有确凿史料依据,一般视为“文化”认同。试想某一位开基祖,因各种原因,背乡离井,荜路篮缕,另寻生存空间,此时,他有可能携带族谱出外谋生吗?在外打拼若干代后,有学者研究,一般支系开基始祖平均定居六代后,子孙中便会出人才,有能力创修族谱,创建宗祠,他们只能从代代相传的“口述历史”中,寻找祖籍地的根。大多数情况下,很多支系,只能“望根兴叹”。这时,支系上源的“文化认同”便应运而生,以解决国人特别强烈的寻根谒祖之愿望。

杨万里治学严谨,历朝历代的学者都是公认的。笔者在查阅各省市地方志资料时,多次见到方志中,以杨万里《诚斋文集》所载的资料为据。

因此,杨万里所言:庐陵罗氏是晋之罗含、唐之罗隐之后,应视为信史。

罗含文化影响力,穿透南北朝、隨唐、五代十国,直达宋朝。

3. 明代影响

解缙,字大绅,号春雨,吉水人,进士,永乐二年奉命总裁“永乐大典”,永乐元年与黄维、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他在为吉水《桃林罗氏族谱》[11]撰序的说:

吉水竹溪罗氏,其先,李唐时有讳崱者,自钱塘来居。生三男,曰延、曰超、曰达,其后益大,为印岗,为湖西。余尝序其族谱,知其谱皆同于竹溪也。后当宋季淳祐之际,其讳茂良,字季温,号竹谷老人者,始为谱。序称自远祖以来,计其世代乘曰四百年。则与他谱所著源流正同,其在李唐时无疑也。竹谷三男皆有学行,知名当世。长曰大章,次曰大经,字景伦,号鹤林,名誉尤著显。余少时读其所制《檀桥院碑记》,喜其文辞字画之俊伟,读其所著《玉露》,爱其学问之宏博,而未知其为竹谷之子也。竹溪之后,续修其谱者,元世祖至元中,有竹林,竹谷之子孙也,元未有国朝宏文馆学士复仁,竹林曾孙也。至永乐丁亥(1407年),翰林庶吉士汝敬以其谱求序。乃父蒙泉先生扩理播迁磨减之余,而井然有条,信而不诬。于是比于竺竹尤难。蒙泉实竹林之元孙也。余惟先世谱牒中,见竹谷、鹤林名甚熟,而先公又与学士(复仁)为莫逆交。蒙泉先生兴余六要,汝敬擢甲申进士时,余条知贡举先舅高梅州,文鼎、仲达之子婿。仲达又蒙泉叔父也。汝敬以余于其家有连世之好,故嘱为之序,而余因得以考证。其昔之所闻,乡江大儒,往往皆出名家,甚不偶然也。汝敬父子,拳拳修续,其用心甚仁。吾知贤子孙必绳绳而起欤。若学士君事迹,有余所撰神道碑铭,兹不赘。

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士、国史总裁解缙绅书

吉水竹溪罗氏,其先,李唐时有讳崱者,自钱塘来居”解缙点明唐·罗崱先世来自钱塘,文化认同罗隐,不言自出。而该谱序又保留在江西吉水《桃林罗氏族谱》中,确证其族人是认同认可此观点的。

据杨万里吉水竹溪罗氏支系《罗氏族谱》序[12],该谱由宋·理学家、《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的父亲、茂良,字季温,号“竹谷老人”所创修,明初弘文馆大学士罗复仁、工部侍郎罗汝敬、贵州参政罗璞,即出自该支系。

明文渊阁众大学士,几乎都在吉水《桃林罗氏族谱》中,留下文章墨迹,可补史志之不足。包括从祀孔庙、哲学思想家罗钦顺,都在他们各自《四库全书》文集中,保存了许多罗氏珍贵史料。

解缙是明·《永乐大典》总裁,其结论具有权威性。

如果说解缙所言,尚未能明确佐证庞大的罗氏崱公支系,是否认同认可罗含为先祖,那么,候选从祀孔庙、明·状元罗洪先的诗《寿族叔(罗)凤山七十》[13],则十分明确、肯定:崱公支系是罗含后代。

寿族叔(罗)凤山七十

罗含有后重家声,住向深山岁几更。

身谢儒冠缘肖子,庭分宾席少难兄。

结庐不计频移径,种树还因识养生。

怪是菊花开独晚,故留尊酒纵闲情。

该诗存于《四库全书》、《念庵文集》,收录在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华罗氏通谱》,当为可靠的史料。

罗洪先以状元学者身份,致仕退休后,承父、进士、山东副使罗循之命,从事三十余年族谱编修工作,状元修谱,史不多见。他考据严谨,对直系始祖唐·罗崱的官职存疑待考,但却认同认可“罗含有后重家声”,认同认可自己是罗含后人。

以候选从祀孔庙之资格、状元之清高、哲学思想家之理性,推崇、认可晋之罗含,可见,直至明朝,罗含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仍然巨大!

4. 清代影响

“北有行知,南有陶龛”,湖南娄底、著名教育家罗信南,在其自撰墓志铭体的自传中[14],明确写明:“江东生之后”,即罗信南自己文化认同认可为唐之罗隐之后人!

曾述尧撰《罗信南传》中[15],记载了罗信南十三岁即阅读“宗牒”,以先祖明·罗洪先为榜样的史实。

从而,罗信南将明·状元、哲学思想家罗洪先与唐之著名诗人罗隐、晋之罗含,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联系起来。

附:陶龛居士自传

居士不知其所从来,挈家赁草堂于涟水上流之白鹭湾居焉。

居士外游数年,一日者,行歌道中,声振林木,听之,渊明归去来辞也。己而闭户却扫,足迹不入城市。顾善病好靖,犹以家居为邻。距草堂里许有寺曰白道庵,人迹罕到,群山尤壑,四面绕缭,门吞溪水,风帆簇簇。居士顾而乐之。赉书匣笔林药炉茶灶,偃息其中。

庵无僧,一便丁供薪水,不饮酒,不茹荤,泊如也。慕渊明为人,酷嗜其诗。晨兴浣沐,开窗朗诵,其声琅琅然,与竹筠松风相宕漾。爱菊,无隙地,不能繁 植,植数株瓦盆,默坐相对,或绕花而行。日邪上窗,则据案握管,取赫号作行草书,皆意造无法,以此自娱。常扃不户不出,出则立树阴,坐落苔石,游神风蔼烟 波之间,听渔樵之歌,观鱼鸟之乐,心水神释,兀然快然,过亲戚邻里至好之家,话桑麻,谈风月,欢笑不厌;或设三白饭留之,亦饱而去。

喜吟咏,直抒胸臆,淡写景物,不摹拟,不藻饰,消闲而已,工拙未尝计也。有来问字者,亦不拒,就所知而畅言之,终日无倦容。尝欲制小舟,设钓具,户濯船郎,如甫里先生故事,归而谋诸妇,妇辞以无资,遂不果。

居士不传名字,人见其喜读陶诗而寓于庵,乃以陶庵呼之;或有知其姓者,谓是江东生之后,亦莫得而详也。赞曰:

不寄迹于醉乡,乃戢景于禅房。龛兮龛兮,何如柴桑。

然吾闻昭明之序,陶诗曰: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竟之情遣,图吝之意祛,信哉言也。

其斯之谓欤?其斯之谓欤?

——《陶龛九十校庆文献》

清朝,因从祀孔庙、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豫章先生——罗从彦,获得康熙大帝的两次赠匾[16],社会地位极大提升,罗氏豫章郡望已获得罗氏的广泛认同认可,作为著名教育家,又从小就接受罗氏谱牒文化熏陶的罗信南,“文化认同”唐之罗隐、晋之罗含为祖宗,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三、罗含文化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主席说:

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2014.2.17,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新华社17日电)]。

习近平的一系列讲话,向世人昭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共筑中国梦的国策之一。

博大精深的罗含文化,量大面广、民间草根的姓氏文化,具备了习近平有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征:

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

湖南省耒阳市罗含文化研究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研究罗含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阐发,有利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笔者拙见,罗含文化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罗含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有利于打造地方城市品牌,为耒阳市地方经济发展助力。

3. 弘扬罗含高尚的道德修养,可启迪耒阳籍人士及罗氏后昆奋进。

4. 创建“罗含文化园”,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形成有文化、有内涵的旅游新热点。

5. 为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提供教育基地和教育素材。

以上五点,每一点甚至均可单独成文,限于篇幅仅以标题述之。

无须讳言,自从祀孔庙、宋理学家、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罗从彦出现后,罗从彦取代了罗含在罗氏历史中“文蹈”的位置。兴起不久的罗氏“长沙郡望”,也让位于以时学者尊称“豫章先生”罗从彦而名著的“豫章郡望”。

但是,罗含并未消隐于罗氏历史,现存各地的罗氏宗祠大门口,仍然常见这样的对联:豫章世泽,湘水琳琅。上联以罗从彦为骄傲,下联为罗含而自豪。罗含以其不灭的精神,仍活在当今1338万(不含海外罗氏)罗氏后人及其配偶、亲友心中,继续晋烛罗氏,启迪后昆奋进,继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而彰显于世。

因受某些罗氏族谱错误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影响,有些罗氏在上源的文化认同上出现偏差,尤其在对罗含文化认同上,出现减弱的倾向。

所以,深度挖掘、阐发罗含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中华罗氏重新认识罗含在罗氏历史中的贡献和地位,燃起坚守以罗含为代表之一,开创的“我们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坚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意志。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罗氏族史上,各个朝代有代表性人物的史料,在文化认同上,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直溯晋之罗含。

民国抗战将领罗启疆将军主修贵州《罗氏族谱》,民国元老、学富五车的于右任先生,根据唐末五代初著名诗人罗隐与邺王罗绍威《罗氏通谱》典故,题词:敦族强宗。将罗启疆支系的上源文化认同,指向唐之罗隐。

罗启疆本人自传,宠统说先祖来自江西吉安。

清朝教育家、陶龛先生——罗信南,在自传中,自豪宣布自已为“江东生之后”,直接认可认同唐之罗隐。

明朝状元、候选孔庙的哲学思想家——罗洪先,借用题赠族叔的诗歌表达:“罗含有后重家声”,认同认可晋之罗含为先祖。

宋代,江西吉水,享有藏书万卷盛誉的罗敬夫,请杨万里题撰《罗氏万卷楼记》,印山先生罗绋的女婿杨万里,鉴于其“罗氏半子”、德高望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诗名天下身份,对江西吉安吉水各支系罗氏上源,相当了解,在《罗氏万卷耧记》中断言:罗氏,皆豫章别也。其在于晋,君章(罗含,字君章)以文鸣降;及五季,则有江东(罗隐,号江东)公;今庐陵之罗,其后也。

宋季,杨万里将晋之罗含、唐之罗隐,首次以文献典籍形式明确联系起来。

唐五代,状元、吴越国宰相、闽人沈崧,撰罗隐墓志铭,“吞禽叶梦,君章之位极泰山;”直接将晋之罗含与唐之罗隐,用谱牒语言叙述:代不乏贤,世济其美,枝蕃派远,讵可编书

唐初,开唐将军罗端在追溯家族上源时,明确写明:

(罗)含以文锋绮丽,晋烛中州;(罗)仁(笔者已考证为罗宪)以武略纵横,鹰扬泽国;并腾芳青篆,绚美缃图,种德增华,象贤不绝。

《大唐故左骁卫将军上柱国安山县侯罗君副墓志铭并序》,先祖上源“掌玺仕晋”,直认晋之罗含。

历朝历代名人的不懈努力,形成罗含文化的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人有责。挖掘和阐发罗含文化,既是湖南耒阳人民和政府的义务、职责,更是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罗含文化是湖南耒阳人民的光荣,也是中华罗氏的骄傲。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塔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但“晋烛中州”,必将跟随“一带一路”,照耀全球。

附:罗含像赞(作者罗胜前)

参考文献:

1. 大唐故翊卫大督罗府墓志铭并序》,(北京图书馆藏拓本河南千唐志斋藏石),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文献卷·传状碑铭,主编罗训森。

2. 据《大唐故左骁卫将军上柱国安山县侯罗君副墓志铭并序》,《唐墓志铭》,(周绍良藏拓本),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文献卷·传状碑铭,主编罗训森。

3. 贵州《罗氏族谱》,中华民国三十年,铜仁平平商店代印,主修罗启疆,编纂罗子异,监印罗兴福。

4. 罗(隐)给事墓志》,《罗隐文集》

5. 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罗隐及罗绍威传。

6. 《全唐诗》罗隐诗集中,留下当时修谱活动创作的五首诗。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文献卷·诗词曲赋,主编罗训森。

7. 《全唐文》中,留下罗衮写给罗绍威的一封信,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文献卷·文论书表,主编罗训森。

8.清版,《柏林罗氏大成谱》、清·罗明高版《罗氏大成谱》, “弘、绍、周”成为唐代全国统一的罗氏辈份,又可佐证一斑

9. 民国版、江西吉水《桃林罗氏族谱》,杨万里是罗绋的女婿,又与“竹谷老人”常相往来,为《罗氏族谱》撰序。

10. 《四库全书》版《诚斋文集》,杨万里在为吉水罗敬夫撰《罗氏万卷楼记》。

11. 民国版、江西吉水《桃林罗氏族谱》,《永乐大典》总裁解缙是工部侍郎罗汝敬同乡,为其《罗氏族谱》撰序。

12. 9. 民国版、江西吉水《桃林罗氏族谱》,杨万里是罗绋的女婿,又与“竹谷老人”常相往来,杨万里为吉水竹溪罗氏支系《罗氏族谱》序

13. 《四库全书》版《念庵文集》,明·状元罗洪先的诗《寿族叔(罗)凤山七十》,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版《中华罗氏通谱》文献卷·诗词曲赋,主编罗训森。

[14]. 《陶龛九十校庆文献》,湖南娄底、著名教育家罗信南,在其自撰墓志铭体的自传中,明确写明:“江东生之后”。

[15].民国8年《湘乡麻沙冲罗氏五修族谱》。曾述尧撰《罗信南传》

[16]. 康熙大帝两次为罗从彦赠匾:

题赠福建沙县豫章贤祠:奥学清节。

题赠江西南昌豫章书院:章水文渊

519737487995246411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12.23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