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研清教育家陶龛先生罗信南世系

初研清教育家陶龛先生罗信南世系

——确认湖南娄底有晋之罗含、唐之罗隐、明之罗洪先的世系存在

罗训森

“北有陶行知,南有罗陶龛”,罗信南是清朝著名的教育家。

有关罗信南的光辉事绩,学界早有许多论述,笔者仅从其家族渊源角度,研究其世系的文化认同和核心价值观。

据曾述尧所撰《罗信南传》:

罗信南(公元1812-1871),即陶龛先生,字云浦,号陶龛居士,原籍湖南湘乡县(今娄底市)白鹭湾人,生于清嘉庆十六年辛未岁闰三月十九日戌时。父智洪,祖礼用,以耕读传家,世代书香。

先生兄弟四人:二弟信用,中宪大夫;三弟信东,字介山,从九品;四弟信北,号镜坤,荣禄大夫、知县、知州。子二:长祎、长裿。孙春騋 、春驻、春驭、春骊、春駪等。

其传记中,按惯例,光宗耀祖至父亲罗智洪,祖父罗礼用。但是,列出其三个弟弟的名字及官职,可谓当地一大显赫家族。二子五孙,后继有人,为增加罗氏人力资本做出了贡献。

传记虽未直接追溯罗信南的世系上源,但文中的一段话:

先生年方十三时,阅宗牒(族谱的学术名称),见文庄讳洪先传良知之学,以主静无欲为宗旨,以收摄保聚为工夫,遂憬然志于圣道

此段记述,确认:罗信南从十三岁开始,即接触族谱,以先祖罗洪先为榜样,深受中华罗氏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其所在湖南娄底罗氏支系,与明朝状元罗洪先是同一支系,即江西吉安罗崱支系。

明·罗洪先,在其《念庵文集》中,留下诗歌,“罗含有后重家声”,认同认可晋之罗含为先祖。

罗信南有两个好朋友,其中一位就是同姓的清朝著名哲学思想家、江西瑞金人罗有高,号罗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孟容评价罗山先生和陶龛先生:罗山如高山峻岭,先生如长江大河。可合理推断陶龛先生学术水平、思想境界与罗山先生不分仲伯。因此,方有其本人自传体的墓志铭存世。

具有深刻历史意识,敢于自撰传记,自留履历者,古代并不多见,笔者在罗氏中仅见明代哲学家罗钦顺及清代教育家罗信南。

在他的《陶龛居士自传》中有一段自述源流世系的话:

居士不传名字,人见其喜读陶诗而寓于庵,乃以陶庵呼之;或有知其姓者,谓是江东生之后,亦莫得而详也。

“江东生之后”,唐·罗隐,号“江东生”,即湖南娄底罗信南支系奉唐之罗隐为祖先!

由本人自撰的传记,加之其著名教育家的身份,此记述当为罗氏源流信史。

由五代吴越国宰相、闽人、状元沈崧所撰之罗隐墓志铭中,已确认罗隐奉晋之罗含为先祖。

唐·罗隐墓志铭,明·罗洪先《念庵文集》,文化认同认可一个共同的祖先:晋之罗含。

至此,形成湖南娄底罗信南清晰的世系源流之上源:

父:罗智洪

祖:罗礼用

越数代:

明代:罗洪先

又数代:

唐代:罗隐、罗崱

再数代:

晋代:罗含

民国所修湖南《湘乡麻沙冲罗氏五修族谱》,会有罗信南世系更详尽的记载,本文研究的重点结论在于:

确认湖南娄底有晋之罗含、唐之罗隐、明之罗洪先的世系存在!

确认晋·罗含、唐·罗隐、明·罗洪先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在清代得到教育家罗信南、哲学思想家罗有高等宗彦贤达的传承和发展。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2418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6.19 于福州

附:罗信南传记

 

罗信南(公元1812-1871),即陶龛先生,字云浦,号陶龛居士,原籍湖南湘乡县(今娄底市)白鹭湾人,生于清嘉庆十六年辛未岁闰三月十九日戌时。父智洪,祖礼用,以耕读传家,世代书香。

先生兄弟四人:二弟信用,中宪大夫;三弟信东,字介山,从九品;四弟信北,号镜坤,荣禄大夫、知县、知州。子二:长祎、长裿。孙春騋 、春驻、春驭、春骊、春駪等。

先生年方十三时,阅宗牒,见文庄讳洪先传良知之学,以主静无欲为宗旨,以收摄保聚为工夫,遂憬然志于圣道。家有薄田百亩,售以购书,得十余万卷(训森注:古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龛先生少年购书十余万卷,为日后成就,打下坚实基础),昕夕浏览, 至废寝忘食,博求精察,身体力行,言有矩而行有规,瞬有存而息有养。久之,默契道眇,洞见性源,洒然上达于清明高远之域,人莫得而测其蕴。道光庚寅科试, 宪学邵取入文庠。

咸丰二年,佐道员朱孙贻率兵剿平茶陵、安化等处土匪,积功荐保,即选府经历、县丞。

先生平居罕接宾客,惟罗君罗山与刘君孟容,常相从讲学。罗山笃守伊洛渊源,讲习讨论,条目科级,务为详密。先生言:“譬之骏马踏九州,不如黄鹄之一举。”罗山深然之。孟容有识鉴,尝论罗山如高山峻岭,先生如长江大河。皆以为知言。

时值粤军犯湘,县令朱君孙贻礼聘先生问策,先生为之筹划方略,召募乡勇,取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成法而损益之,撰湘军营制,既成军,遂解长沙之围。

咸丰三年五月,又出境援南昌,先生管带一营,其弟介山率所部力战殉难。先生即恫弟阵亡,又念母年老,遂谢事归湘。后大府征辟荐至,终不复出。乃筑室于涟水上游之白鹭湾,隐居于里许外之白道庵。因慕陶渊明之为人,酷嗜其诗,每将陶诗置于神龛之上,谓之陶龛,故知号陶龛居士。

先生性好吟咏,以赋诗抒发性情,以讲学、传道、授业、解惑为乐事,故四方学者从之甚众。先生教以洗心退藏,于静中悟伏义未画之易,周召未封之诗,常谓人能养得胸中一团春意,便是天地位,万物育。

先生晚年,道德学问益广大宏深,无有际涯,融会贯通于诸子百家之学说,谓杨、墨、老、佛各得圣学之一体,不为信端。又患孟子以来,儒者躬行实践之功少,博闻 强识之功多,故谓学颜渊,但检点于视听言动而已,学曾子,但操存于容貌辞气而已。至于先生接物应事,涵养渊深,根心生色,如良玉之润泽,如春阳之温和。其 季弟镜伸曾随先生于行伍间,亲见先生临敌指挥,从容不迫,不曾有疾言遽色。古志称诸葛武侯有愈者气象,先生之盛德亦曲肖之。

镜坤曾劝先生著 书,先生笑曰:“昔正叔撰伯淳行状,谓其进将斯人,退将明之书,而皆未及也,弟他日以传我可矣。”先生抚弟则悌,诲弟则师。隐居以后,常披览家藏旧书,眉 批旁注,丹黄粲然,誊义单辞,皆先生之手泽也。经镜坤为之一一录出,分类编辑遴十二类,计二百零八则,名曰《陶龛语录》,以示家塾子弟。

先 生之文辞不自珍惜,遂多散失,盖其意以为道体虚明,都忘言议,即六经亦取其粗者诠之也。然使后学得此以为入道之阶梯,由简求全,由微求著,知必有以自拔于 贪与懦者,此先生随笔记注之微意也。光绪三十二年夏,先生之子申田观察以名翰林宦游吴中,出先生遗书语录一卷示友人俞樾,属为之序。俞樾受而读之,叹 曰:“……如先生者,古之所谓通儒也。……”先生之言,曰:“孔子以容纳众学为圣。”先生有见于此,故容纳学以成其学。宋之陆象山、明之王文成,谈理学者 之学说,皆有所取。其广喻一篇,引楞严经、般若心经、金刚经,虽佛经之书亦取以证吾学。使先生至今犹在,则读泰西之哲学,亦必有取无疑矣。先生惟容纳众 学,故无所不通,惟无所不通,故处则可以为师,出则可以为将。

先生之诗稿亦不自珍存,惟镜坤手录之四卷尚存,辑为《陶龛诗抄》,先生乃作《示儿侄语》论述其作诗之道以为卷首前言,实则诗集序文也。

统观先生之道德学问,可概括为:“资禀清粹似陶靖节;德行纯备示文中子;穷理尽性似周茂叔;精识约言似陈白沙。”罗罗山谓先生襟怀洒落,天资坦易,待昆仲友爱日笃,接朋友直谅无饰。刘孟容谓先生磊落有英气,无世俗一切声利庸陋之见。此皆先生之品德特征也。

先生卒于同治九年庚午十二月初一巳时,终年六十岁。其遗体葬于湘乡三十八都之石山庵堂排,卯山酉向。光绪戊子岁,覃思诰赠朝议大夫衔。

先生卒时,其哲嗣长祎方四龄,而道咸间诸名士、将帅与先生往还论学言兵事之手札甚多,惜早已散失,惟存五牍,皆由其孙男春驭从曾、罗、刘、王(鑫)四公已刊各集中采出,附刊于《陶龛语录》卷末,志高山之仰止也。

先生生前常欲设校施教而无力实现,竟赉志以殁。幸有其子申先生(参赞公)克承父志,以历年游宦薪俸所入,置田租二百四十硕,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创设义学,取名“陶龛义学”。于是先生之遗愿方遂,而先生之学说得以发扬光大矣。

撰稿:曾述尧

注:本传稿资料来源:

  1. 民国8年湘乡麻沙冲罗氏五修族谱。
  2. 《陶龛语录》,俞樾序、罗信北识、罗春騋记(光绪三十年、三十二年)
附:陶龛居士自传

 

居士不知其所从来,挈家赁草堂于涟水上流之白鹭湾居焉。

居 士外游数年,一日者,行歌道中,声振林木,听之,渊明归去来辞也。己而闭户却扫,足迹不入城市。顾善病好靖,犹以家居为邻。距草堂里许有寺曰白道庵,人迹 罕到,群山尤壑,四面绕缭,门吞溪水,风帆簇簇。居士顾而乐之。赉书匣笔林药炉茶灶,偃息其中。庵无僧,一便丁供薪水,不饮酒,不茹荤,泊如也。慕渊明为 人,酷嗜其诗。晨兴浣沐,开窗朗诵,其声琅琅然,与竹筠松风相宕漾。爱菊,无隙地,不能繁植,植数株瓦盆,默坐相对,或绕花而行。日邪上窗,则据案握管, 取赫号作行草书,皆意造无法,以此自娱。常扃不户不出,出则立树阴,坐落苔石,游神风蔼烟波之间,听渔樵之歌,观鱼鸟之乐,心水神释,兀然快然,过亲戚邻 里至好之家,话桑麻,谈风月,欢笑不厌;或设三白饭留之,亦饱而去。

喜吟咏,直抒胸臆,淡写景物,不摹拟,不藻饰,消闲而已,工拙未尝计也。有来问字者,亦不拒,就所知而畅言之,终日无倦容。尝欲制小舟,设钓具,户濯船郎,如甫里先生故事,归而谋诸妇,妇辞以无资,遂不果。

居士不传名字,人见其喜读陶诗而寓于庵,乃以陶庵呼之;或有知其姓者,谓是江东生之后,亦莫得而详也。赞曰:

不寄迹于醉乡,乃戢景于禅房。龛兮龛兮,何如柴桑。然吾闻昭明之序,陶诗曰: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竟之情遣,图吝之意祛,信哉言也。其斯之谓欤?其斯之谓欤?

——《陶龛九十校庆文献》

训森注:江东生,唐·罗隐号“江东”。一句话点明该支系为罗隐后代。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2099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