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姓氏猛鞭策,罗氏通谱自奋蹄 ——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杂感

兄弟姓氏猛鞭策

罗氏通谱自奋蹄

——学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杂感

罗训森

[本会2016.5.19福州讯]    昨天,在凤凰网上,笔者见到其抢先发布的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

今天,见到新华网授权刊发的全文,初学之始,便深有感触,编纂《中华罗氏通谱》属于哲学社会科学范畴。

谱牒学属于历史学小分支,学术上属于很冷门的学科,但是民间编修族谱活动,自宋以来,非常活跃,是中国历史文献大厦中,最量大面广、最接地气的历史文献。

除孔氏族谱官修或官方协修外,其他姓氏谱牒纯属民间自发行为,其主编的学识、学风、社会地位千差万别,至使其史料价值亦极为悬殊,饱受史学界某些专家学者的诟病。正因姓氏谱牒的“草根”文化属性,许多专家学者不愿研究谱牒学,当然,更谈不上创立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指导。

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勇闯“禁区”,如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导常建华教授,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勇敢地向文化部建言献策,协助起草有关谱牒保护的文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许多相关论文,但当代意义的“谱牒学”,尚处于“待开垦的处女地”状态。

习近平主席说: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

罗氏有幸,在唐末五代初,即有《罗氏通谱》的国史记载。

罗氏有幸,在宋,有《江西罗氏世征集》的地方志记载。

罗氏有幸,宋·罗泌所著《路史》,是谱牒学中的经典著作。

罗氏有幸,两位从祀孔庙的先贤——宋·罗从彦、明·罗钦顺,都涉猎谱牒学,他们不但创立罗氏谱牒学理论,还亲自参与创立家风家教和修谱实践。

罗氏有幸,明朝两位状元——罗伦、罗洪先,均投身罗氏谱牒理论的创立和实践,尤其罗洪先,奉父山东副使罗循之命,用三十多年时间,编修《秀川罗氏族谱》,其《念庵文集》中,留下许多有关谱牒学的论文。状元修谱,史不多见,罗洪先集谱牒学理论家和实践家于一身。

罗氏有幸,自宋·《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之父、杨万里擎友罗茂良创谱,明·弘文馆学士罗复仁、工部侍郎罗汝敬、贵州参政罗璞,祖孙九代编修江西吉水《桃林罗氏族谱》,遍请当时显贵学者撰序,所载史实,至今可考,堪补国史、地方志之不足。

罗氏有幸,抗日将领罗启疆主修贵州《罗氏族谱》,遍请当时军政名流题词撰序。

罗氏有幸,开国中将罗元发,高瞻远瞩,认识到编纂《中华罗氏通谱》,“这也是对国家和对人民做出的贡献”,1999年,就以“顾问”身份,介入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筹备,为《中华罗氏通谱》进行理论导向,制定宗旨、指导思想。并于2004.9.22,亲自出任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主席。

罗氏有幸,在海内外,留存有大量的罗氏谱牒。

谱牒学遵循的是“大一统”理论,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尤以宋·罗泌的《路史》,宣扬最力。谱牒学的“大一统”理论,于国于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否到了需要的时候?值得深思。

在搜索引擎上打入“中华通谱”,现出许多姓氏的《中华通谱》信息,在互联网世界,大型的民间修谱活动,渐成热门。随机打开《中华匡氏通谱》,有一条信息令笔者震惊!

其编委会不知从何处,用1000多元,购得一套2007.5,中国文史出版社《中华罗氏通谱》,彻夜阅读。

《中华罗氏通谱》竟成了兄弟姓氏编纂《通谱》、值得彻夜阅读的重要参考书,这是对本会同仁的猛烈鞭策!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历经二十春秋的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在兄弟姓氏的鞭策下,理应加倍努力,响鼓重锤,为续修《中华罗氏通谱》第七册,为构建中华罗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探研和实际践行。

阅读原文http://www.hualuoshi.com/?p=11928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5.19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