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隐
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罗)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观隐诗卷,讽咏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罗)隐至第,郑女垂帘以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唐广明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鏐辟为从事。开平初(907~910),太祖以右谏议大夫(正五品上)征,不至。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从四品下)。年七十余,终于钱塘(享年七十七)。
[《涧泉日记》云:唐光启三年(887),吴越王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从五品上),辟从五品上]。天祐三年(906),充判官(从五品上)。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三年(909),迁发运使(从四品下)。是年卒,葬于定山乡。金部郎中沈崧铭其墓。有文集数卷行于世。
《唐才子传》云:(罗)隐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并行于世。
《五代史补》: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屡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
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邻居有卖饭媪,见(罗)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
媪曰:“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时钱鏐方得两浙,置之幕府,使典军中书檄,其后官给事中。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邺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邺王为侄。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
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
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仍致书于鏐谓叔父,鏐首用之。
——《旧五代史》卷二十四
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钱)鏐为参佐。鏐尝与隐唱和,(罗)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钱)鏐微时骑牛,操(钱)鏐事,鏐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钱鏐传”
注:罗隐曾祖仟,字同知(万历《新城县志》作“童知”),福州福唐县令(《福建省志》有载)。自长沙迁新。罗绍威之先祖亦长沙人,以族谱辈分,绍威称罗隐为叔父。
——《罗隐年谱》补注
附:罗隐史料
钱塘有罗隐,魏博有李山甫,皆有文称,与袭吉齐名于时。李知损,字化机,大梁人也。时人目之为“李罗隐”。时宋彦筠为节度。彦筠小字忙儿,因宴会,彦筠酒酣,辄问曰:“众人何以号足下为罗隐?”对曰:“下官平素好为诗,其格致大抵如罗隐,故人为号。”彦筠曰:“不然,盖为足下轻薄如罗隐耳。”知损大怒,厉声曰:“只如令公,人皆谓之宋忙儿,未必便能放牛。”满座皆笑。
(钱)鏐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鏐为参佐。鏐尝与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鏐微时骑牛操挺之事,鏐亦怡然不怒,其通恕如此。
杨行密命宣州刺史田硕领兵围钱塘,钱鏐危急,遣其子元王寮修好于行密。元王寮风神俊迈,行密见之甚喜,因以其女妻之,遂命硕罢兵。初,硕之围城也,尝遣使候钱鏐起居,鏐厚待之。将行,复与小饮,时罗隐、皮日休在坐,意以(田)硕之师无能为也,且欲讥之。
于是皮日休为令,取一字,四面被围而不失其本音,因曰:“其字上加草,为萁菜;下加石,为棋子(古字为:碁);左加王,为琪玉;右加月,为期会。”
罗隐取“于”字:上加雨,为舞雩;下加皿,为盘盂;左加王,为玗玉;右加邑,为邘地。
使者取“亡”字,讥钱鏐必亡:然亡上加草,为芒;下加心,为忘:右加邑,为邙;左加心,为忙。其令不通,合座皆笑之,使大惭而去。
——《旧五代史》卷二十四、十四、六十、一百三十一、一百三十三、
一百三十四;《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附:罗隐生平传记
罗隐,字昭谏,新登县人也。祖知微,福唐县令。父古,应开元礼。
隐本名横,凡十上不中第,遂更名。初从事湖南,历淮、润,皆不得意,乃归新登。
及来竭王,不见纳,遂以所为《过夏口》诗标于卷末,云“一个弥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之名。王览之大笑,因加殊遇。复命简书辟之,曰:“仲宣远托娄荆州,都缘乱世;夫子辟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矣!简辞,孔目官章鲁风之词也。”
王初授镇海节度时,命沈崧草谢表,盛言浙西繁富,成以示隐。隐曰:今浙西兵火之馀,日不暇给,朝廷执政,方切于贿赂,此表入,执政岂无意于要求邪?”乃请更之。其曰:“天寒而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朝廷见之曰:“此罗隐词也。”
及为《贺昭宗更名表》,曰:“左则虞舜之全文,右则姬昌之半字。”当时京师称为第一。
隐性不喜军旅,唯与丞相杜建徽善。王初成西府,命宾僚巡览,顾谓左右曰:“百步一敌楼,足以言金汤之固。”隐徐曰:“敌楼不若内向。”及徐、许之乱,人皆以为先见。
一日,隐寝疾,王亲临抚问,因题其壁云:“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隐起而续末句云:“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问章名动风雷。”
隐由是以红纱罩覆其上,其后果无文嗣。
隐累官钱塘县令,寻授镇海,岁,所著《江东甲乙集》、《淮海寓言》及《谗书》、《后集》并行于世。初,新登鼍江常有二气亘于江上,昼夜不减。及隐洎丞相杜建徽生,而二气不复见,识者以为文武秀气焉。(《罗隐传》)
初,节度判官罗隐劝王举兵讨梁曰:“纵无成功,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王以隐不遇于唐,有怨心。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王不行。
开平三年十一月乙酉,发运使罗隐卒。
江东罗隐每就方远授子书,方远必瞑目而授,余无他论。门人夏隐言谓方远曰:“罗记室,令公上客,先生何不与之语?”方远曰:“隐才高性下,吾非授书,不欲及他事。”而隐亦尽师事之礼。
都会堂,白太傅居易之虚白堂基也。王重建之,号八会亭,江东罗隐为之记,以王平吴定越讲武计议,凡八会于此,故名之。后更名都会堂也。
董昌僭称皇帝,建元顺天,国号罗平。年号或云天册,或云天圣,皆非也。江东罗谏议隐撰《吴越行营露布》曰:“罗平者,启国之明;顺天者,建元之始。”又曰:“以将军门称天册之楼,以会府为宣室之地。”明矣。(以上卷)
——《吴越备史》
唐罗给事隐、顾博士云俱受知于相国令狐公。顾虽商之子而风韵详整。罗亦钱塘人,乡音乖剌。相国子弟每有宴会,顾独与之,丰韵谈谐,莫辨其寒素之士也。……罗既频不得意,未免怨望,竟为贵子弟所排,契阔东归。黄寇事平,朝贤识欲召之。韦贻范沮之曰:“某曾与之同舟而载,虽未有识,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曰:‘是何朝官!我脚夹笔可以故得数晚辈。’必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糠也。”由是不果召。
——《北梦琐言》卷六
王罗绍威喜文学,好儒士,每命幕客作四方书檄,小不称旨,坏裂抵弃,自劈起草,下笔成文。又癖于七言诗。江东有罗隐,为钱鏐客,绍威伸南阮之敬。隐以所著文章诗赋酬寄,绍威大倾慕之。乃目其所为诗集曰《偷江东》。今中人士多有讽诵。
——《北梦琐言》卷十七
罗隐,馀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史,然多所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唐广明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鏐辟为从事。开平初,太祖以右谏议大夫征,不至,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年八十余,终于钱塘。有文数卷行于世。
——《旧五代史·罗隐传》
唐升杭州武胜军,拜钱鏐都围练使。……鏐乃以杜口、阮结、顾全武等为校,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为宾客。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
乾符四年,崔为京兆尹,复置等第,差万上县尉公乘亿为试官,试《火中寒暑退》赋、《残月如新月》诗。李时文公孙、韦硎、沈驾、罗隐、周繁。并乾符三年。
——《唐摭言》卷二
(杭州龙与寺)僧正蕴让,给慧纵横,两面之敌也,与闾丘方远先生、江东罗隐为莫逆之交也。
——卷七
(明州国宁寺)宗亮,为江东生罗隐追慕。乐安孙最加肯重,著《四明郡才名志序》,诸儒骏士外,独云释宗亮,多为文士先达放仰焉。
——《宋高僧传》卷二十七
自唐末无赖男子以答刺相高,或铺辋川图一本,或砌白乐天、罗隐二人诗百首。至有以平生所夺郡县饮酒博之事,所交妇人姓名、(年)齿、行第、坊巷、形貌之详,一一标表者,时人号为针史。
罗隐帽,轻巧简便省,人学,相传为减样方平帽。
——《清异录》卷三
唐昭宗以钱武肃鏐平董昌于越,拜鏐为镇海、镇东节度使、中书令,赐钱券,恕九死,子孙二死。罗隐撰谢表,曰:“锥金作誓,指日成文,盖陛下悯臣处极多虞,忧臣防奸未至,所以广开圣泽,启保私门,屈以常刑,宥其必死。虽君亲属意,在其必恕必容,而臣子尽,亦岂敢伤慈伤爱?谨当日慎一日,戒子戒孙,不可心此有累恩,不可因慈而贾祸。”迨庄宗入洛,又遣使贡奉,恳承旨改回请玉册、金券。有司定仪,非天子不得用,后竟赐之。鏐以节钺授其子元,自称吴越国王,名其居日殿,官属悉称臣;又于衣锦军大建玉册、金券、诏书三楼,复遣使册东夷诸国,封拜其君长,几极其势。与向之谢表所陈,处极防微、累恩贾祸之诫,殊相戾矣。
——《湘山野录》
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尊师笑曰: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且吾子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英,亦不过簿尉尔。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两途,吾子宜自择之。”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媪曰:“秀才何自迷甚!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初,隐之除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王为侄。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绍威素重士,且曰:“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至恭?诸公慎勿言。”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仍致书于鏐谓叔父,鏐首用之。
杨行密尝命宣州刺史田领兵围钱塘,钱鏐危急,遣其子元修好于行密。元风神俊迈,行密见之甚喜,因以其女妻之,遽命罢兵。初,之围城也,尝遣使候钱鏐起居,鏐厚待之。将行,复与之小饮,时罗隐、皮日休在坐,意以頵之师无能为力也,且欲讥之。于是日休为令,取一字四面被围而不失其本音,因曰:“其字上加草为萁菜,下加石为棋子,左加玉为琪玉,右加月为期会。”罗隐取“于”字:上加雨为舞雩,下加皿为盘孟,左加王为玗玉,右加邑为邘地。使者取“亡”字,讥钱鏐必亡,然“亡”上加草为芒,下加心为忘,右加邑为邙,左加心为忙,其令必不通,合坐皆嘻笑之,使大惭而去。未几,頵果班师。
——《五代史补》卷一
浙帅钱鏐时,宣州叛卒五千馀人送款,钱氏纳之以为腹心。时罗隐在其幕下,屡谏,以谓敌国之人不可轻信。浙帅不听。杭州新治,城楼橹甚盛,浙帅携僚客观之。隐指却敌,佯不晓曰:“设此何用?”浙帅曰:“君岂不知欲务故耶?”隐鏐曰:“审如是,何不向里设之?”浙帅大笑曰:“本欲拒敌,设于内何用?”对曰:“以隐所见,正当设于内耳。”盖指宣卒将为敌也。后浙帅巡示锦城,武勇指挥徐绾、许再思挟宣卒为乱,火青山镇,入攻中城,赖城中有备,绾等寻败,几于复国。
——《梦溪笔谈》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也。生于唐末,有诗名,尤长于咏史,多不称意,穷愁感慨之间,言或几讽怒张,以故为时所黜。……虽不以书显名,作行书,尤有唐人典型。观其《罗城记》诸帖,无季世衰弱之习,盖自胸中所养,不为世俗浅陋所移尔。今御府所藏行书四:《外罗城记》、《三十一郎帖》、《喜慰帖》、《华阴樵寄帖》。
——《宣和书谱》卷十一
罗塞翁乃钱塘令隐之子,为吴中从事。喜丹青,善画羊,精妙卓绝,世罕见其笔。隐以诗名于时,而塞翁独寓意于丹青,亦词人墨客之所致思。今御府所藏二:《牧牛图》、《海物图》。
——《容斋随笔》卷十四
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二月,左补阙韦壮奏:“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明,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玉、陆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得仁、陆远、傅锡、平曾、贾岛、刘稚、罗隐、方千,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名清词,编主在词不达意人之口;含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伏望追赐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见存罗隐一人,亦乞特赐科名,录升三署。”敕奖状而令中书门下详酌处分。(《三笔》)
——《研北杂志》
乔仲山有唐罗昭谏《与陈正字帖》云:“二月中,陈州一正字访主。具审博士摄理和适。近日贤主司空政事才用,洋溢谭口,断割明快,与有分守道者,自然安矣,况博士乎?先太傅所作所立,果有馀处,殊不知天道去人如此相近。贺!老叟十年来欲棹一骰子,从云溪馆前往东市,竟无因缘,此又何如哉!近见陈正字否?弃大德、丁兰傅知闻否?老叟腰脚不支,坐想胜游,目极千里。朱十五、李三史作何面孔?高积薪复如何?因想见皆与话瞻泳也。谨状。”罗隐状后有《跋》云:法贴率不过数行,而言简意尽,犹足游晋、宋间人物风度。今罗江东书,尔片纸,乃知风流逮唐末犹在也。近日往来尺版,叠叠多幅,苟为不然,则日简慢我,于是务作不情之语以为敬。近至权贵记室之间,闻一函有累十纸。风俗颓坏至此,可太息也。
谢皋父尝至新城,闾闻故老言罗隐给事在县界徐村之水,碣犹存,梁开平四年沈崧志。(以上卷下)
金鸡石,在城西南五十里。《埤雅》载:江南富姓者陈氏,庄前有一石,月下作鸡形声。相传灵田陈氏在宋极富,尝得金鸡于石中,故今宫铺以金鸡名。又东流县南二十五里亦有此石,相传罗隐道经其地,题云:“青山隐隐望长溪,独墩无伴只孤楼。草堂不见娄罗汉,金鸡不向五更啼。”石遂迸裂,鸡飞鸣而去。或曰:隐题后,其石震雷劈焉。
——《嘉靖池州府志》
曹韩洲,在县西大江之中,为本邑士秀之识。相传水涸之际,视其沙嘴团圆涌出,则次年必有登第者。罗隐云:“曹韩沙嘴团,铜陵出状元。”
——何□(卷一)
罗隐,新城人,博物能诗,然性傲,好议评臧否,控隐命物,往往奇中,故至今杭人称前定不爽者,犹云罗隐题破也。
——《西湖游览志馀》卷十二
武肃王招致贤,然忍褊多谴斥,独新城罗隐以诙捷昵。先是,隐与桐庐章鲁风齐名。武肃召章鲁风司笔札,鲁风不就,执而杀之。吴仁壁者,关中人,中第,入浙谒武肃,辟入幕府,坚辞不就。又谢以诗云:“东门上相好知音,数民前郭隗金。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十里溪光一山月,可堪从此负归心。”武肃怒,沉仁壁于江。召隐为钱塘令,隐而受命,然亦时有督过。一日倚宴,献诗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武肃始悔悟,加礼于隐。
——《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一
钱氏时,西湖渔者日纳鱼数斤,谓之使宅鱼。其捕不及者,必市以供,颇为民害。一日,罗隐侍坐,壁闾有《蟋溪垂钓图》。武肃王索诗,隐应声曰:“吕望当年展厅谟,直钓口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武肃王大笔,遂独其征。
——《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四
巨石山,在钱塘门西北,一名石甑山。山头有巍石如甑。大数十围,下有三石足,上有七层古塔,宋乾道二年,大阅于此,下为金牛岭。罗隐《封石记》云:“或纵秀而层排巨石,或而朝挹众山。”改巨石山。
——《杭州府志》卷二十二
九州山,在临安县西一十二里,旧有九祖儒堂及庙九所,俗谓钱九州庙。罗隐作碑云:“钱逵,字通甫,梁大同中为庐陵王国侍郎、羽林监。及陈祖立,迁东海太守,娶琅琊王氏,生九子,皆为郎,故号九州山。
——《杭州府志》卷十七
钱逵,字通甫,临安人,梁大同中为羽林监。陈高祖立,迁东海太守,九子皆讲儒学,掌郡符,所居九州山在临安。唐罗隐为之碑。
——《杭州府志》卷一百三十八
罗塞翁,隐子,官吴中从事,善画羊。
——《杭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九
闾邱方远居余杭大洞,彭城王厚加礼遇,奏表赐紫,建天柱宫居之,赐号元(玄)同先生。江东罗隐每就方远受子书,方远瞑而授,馀无他论。降圣节前,王使人以香花至,方远受讫,入齐中作控鹤坐,怡然而逝。
——《徐氏云录》
宗季,临安俞氏子,出家欣平寺,后住龙与寺,与闾邱方远、罗隐为莫逆交。
——《杭州府志》卷一百七十一
世传罗隐出语成识,今父老犹言之,然其语皆荒诞不经。王渔洋《五代诗话》引《篡要》云:池州建德县有金鸡石,隐尝过此,戏题云:“金鸡不向五更啼。”石遂破裂,有鸡飞鸣而去。此出语成忏之一证。今新登乡亦有金鸡石。
——《新登县志》引
越州僧处然赋诗辄有奇名。《题圣果寺》云:“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从青霭,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罄杂口笙歌。”罗隐见吴地越山之联,诧曰:“此吾句也,失之久矣,乃为师所得耶?”闻者鄙其薄。
——《尧山堂偶》
南都自徐髯仙后,惟金在衡惊最为知音,善填词,其嘲调子曲极妙。每诵一篇,令人绝倒。散套中,“为上抱鸡三市阙,神中携剑五陵游”最胜,乃晚唐人罗江东诗也。
——《罗江东外纪》引
五代之乱,干戈日寻,而郑云叟隐于华山,与罗隐终日怡然对饮。有酒诗二十章,好事(者)绘为图,以相况遗。
——《窦苹酒谱》
罗隐,本余杭人,父为贵池尉,阻黄巢兵,同鄂寓梅根之浦。
安庆府望江县大名山,在县北六十里,巅有巨石如砥,相传罗隐尝居于此。其这出日小名。
——《南几志》
读书堂在分宜县北二十里,堂西有车书巷,后有石仓,前有洗砚池,相传罗隐尝读书于此。
罗隐墓在乐安县罗家潭。昔有渔者入潭,见石上有大字,不能辨。后水落出,视之,乃“罗隐”二字。
——《江西通志》
罗隐不就梁祖招,遂略世故,纵游山水。邑之西岘有罗隐读书堂,遗址尚存。
罗隐宅在县南五里。元中僧庵于此,名曰楼贤。今善法院有隐墨池存焉。
——《东阳县志》
浙右归服之明年,夏夜素月流空,江澄如画。甘露寺僧持课,忽数人,自西轩上江亭,坐定,命酒列。僧于窗隙窥之,南向一人朱衣霜简,清瘦多髯。东向者曰:“今恣江南游,皆不乏风流。尝记公云:‘何人种得西施花,千古春风开不尽。’可谓越古越今。”西座服者曰:“请各赋向日临危一言,以代丝竹,可乎?”众曰:“唯。”虏服执杯,乃曰:“赵壹能为赋,邹阳解献书。何惜西江水,不救辙中鱼。”次至逢掖者曰:“伟哉横海麟,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南向者云:“功遂侔昔人,退保无智力。谁言太行险,路信离陟步。”次朱衣曰:“握裹龙蛇纸上惊,逡巡千幅不为难。顾云罗隐皆尘土,未悉何人呈笔端。”俄而鸣,僧户辄然而启,余皆散去。
——《吴郡志》
罗隐书院,罗江治西南空峒下。 ——《四川总志》
给事罗隐墓在定山乡居山里。 ——《钱塘县志》
罗隐寓居萧山卒,墓在许贤乡。 ——《绍兴府志》
罗隐墓在泾县东七十里。隐,唐末诗人。 ——《明一统志》
罗隐著《两同书》十篇,《广秘笈》收之,首载《吴越务史》隐本传。海盐姚叔祥又隐逸事附之。然唐末间,进士沈崧为隐撰墓志一篇,文甚典丽,叔祥未之见也。
——《书影》卷二
青州王师范亦尝遣信卖礼币求诗,及得隐诗,大喜。又令狐登进士,隐贺以短章,父曰:“吾不喜儿得第,喜得罗公一篇耳。”其取重世有如此者。
罗隐初寓池州梅根浦,刺史窦营墅居之,因自号江东生。
隐与顾云等谒淮南高骈,隐见骈酷好仙术,潜题《后土庙》刺之,连夕持帆而返。巫者告骈,骈怒,发急棹追之,不及。后骈遇害,隐著《妖乱志》以非之。
闾中书笥滩、玉髻皆留隐异足迹,而黄滔赠隐诗亦云:“三征不起时贤议,九转丹成道者言。”
论曰:《语》云:“士用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岂不信哉!方隐屡踬进士第,遍历诸州,驰驱扰攘之中,惫矣。及遭逢霸主,文采灿然,声施后世,可不谓得时而驾邪?虽然,以彼义形于色,劝兴兵伐无道梁,藐胝强藩,畜以从子,大义侃侃,又宁独以文士见哉!
——《十国春秋》卷八十四
附:《十国春秋》编者论罗隐
论曰:《语》云,“士用则为虎,不用则为鼠”,岂不信哉!方(罗)隐屡踬进士第,遍历诸州,驰驱扰攘之中,惫矣!及遭逢霸主,文采灿然。声施后世,可不谓得时而驾邪?虽然,以彼义形于色,劝兴兵伐无道梁,藐胝强藩,畜以从子,大义侃侃,又宁独以文士见哉!
——《十国春秋》卷八十四
罗隐初见钱鏐,以所为《过夏口》诗标于卷首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鏐览诗大笑,因加殊遇。复贻以书曰:“仲宣远托刘荆州,都缘乱世;夫子辟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也。”(《吴越备史》、《十国春秋》)
训森注:
祢衡,平原(山东)人。自幼便才华出众,能言善辩,但刚愎骄傲,盛气凌人。工程总监(将作大匠)孔融推荐给曹操,然而第一次见面,祢衡便破口辱骂。曹操大怒,对孔融说:“祢衡不过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娃娃,我杀他,犹如杀一只老鼠、一只麻雀。但这个人一向有点虚名,外人可能认为我没有容人之量。”于是把祢衡送给刘表,刘表把他当作上宾,祢衡也对刘表满口赞美,但他却不断讽刺刘表左右的亲信,这些亲信遂有计划的进行诬陷,向刘表诬告说:“祢衡承认将军的仁爱胸襟,纵是姬昌(周文王)也不过如此。但是,他认为你没有决断能力,所以最后不可避免地会归于失败。”这段话恰恰指出刘表的缺点,但祢衡却从没有讲过。刘表大怒,知道江夏(湖北省黄岗县)郡长黄祖性情急躁,遂把祢衡送给黄祖,黄祖对祢衡也十分礼遇。后来,祢衡当众侮辱黄祖,黄祖把他诛杀。
——台湾·柏杨:《资治通鉴》,现代语文版
附:《唐才子传》原文
隐,字昭谏,钱塘人也1。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2。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3归乡里。时钱尚父4镇东南,节钺5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卷首《过夏口》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6。” 鏐得之大喜,以书辟之7曰:“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8。”隐曰:“是不可去矣。”遂为掌书记9。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鏐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10鏐初授镇,命沈崧草11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鏐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12。”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13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14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时亦老矣。尝表荐之。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15,因人成事16,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17。且介僻寡合,不喜军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18,见营妓19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20。”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21与顾云22同谒淮南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延和阁之讥23。又以诗投相国郑畋24,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25,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不复念矣。隐精法书,喜笔工苌凤,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26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集》等,并行于世。27
【注释】
- 钱塘人也:罗隐籍贯,《旧唐书》、《旧五代史》本传及《北梦琐言》卷六均记为钱塘人,然唐沈崧《罗给事墓志》(雍文华校辑《罗隐集·附录》)云:“家本新城,地临浙水。”沈崧曾同与罗隐在钱鏐幕府,当为可信。则罗隐实为新城人,即今浙江省富阳县。
-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遇乱:指广明庚子之乱。
- 钱尚父:钱鏐,唐末任镇海节度使,昭宗乾宁三年击败董昌,尽有两浙十三州之地。唐亡后,后梁开平元年受封为吴越王,梁太祖尊为尚父。新、旧《五代史》有传。尚父:周武王称吕尚为尚父,意谓可尊尚的父辈。《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传:“尚父,可尚可父。”后世皇帝尊礼大臣,亦有加“尚父”尊号者。
- 节钺符节与斧钺。《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此指唐末方镇割据一方,权力极大。
-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全唐诗》卷六六五作断句收录。大意是:连一个祢衡都容纳不下,想黄祖也不是什么英雄。
- 以书辟之:原作“遇以书辟”,据《三间》、《四库》本改。
- 仲宣:汉末诗人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汉献帝西迁,王粲为避祸前往荆州依附刺史刘表。《三国志·魏志》有传。夫子: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
- 掌书记:注见卷三(六五)《皇甫冉传》。
- “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此据《吴越备史》。上引《罗给事墓志》志:“拜秘书省著作郎,辟为镇海节度掌记。……天祐三年,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天平二年,授给事中,至三年迁盐铁发运使。”当据以订正。
- 沈崧:字吉甫,闽人。曾为镇海军节度钱鏐掌书记,五代时仕至吴越国宰相。《十国春秋》有传。
- 日暮而牛羊不下:“而”字原无,据《三间》、《四库》本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此反其意而用之,描述浙西战后荒凉之景。
- “左则姬昌之半字,右则虞舜之全文”:唐昭宗李敏改名为李晔,此二句意指左为“日”,右为“华”。姬昌:周文王,周武王之父。殷纣王时曾为西方诸侯之长,称西伯。虞舜:上古帝王名,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受禅继尧位,在位48年。
- 罗绍威:字端己,魏州贵乡(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人。唐昭宗光化初年,袭其父罗弘信之职任魏博节度使。唐亡后仕梁,赠尚书令。新、旧《唐书》、《五代史》均有传。
- 传食诸侯:辗转受诸侯供养。《孟子·滕文公下》:“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此处借用成语,诸侯指唐末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
- 因人成事: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也。”指门客依赖主人的关照而成事。
- 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罗隐集中有《后土庙》诗、《木偶人》文。
- 钟陵:注见卷六(一五一)《熊登孺传》。
- 营妓:古代军中的官妓。
- 脱白:古代未有官职者着白衣,脱白指授官,犹云解褐。
-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全唐诗》卷六六二题作《偶题》,题下注云:“一作《嘲钟陵妓云英》”。掌上身:相传汉元帝后赵飞燕能在手掌上舞蹈,极言其体态轻盈。此借指云英体态。
- 顾云:字垂象。少与杜荀鹤、殷文奎一同读书于九华山,咸通十五年(874)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曾为高骈淮南从事。光启三年,淮将毕师铎叛乱,杀高骈,顾云退居霅川。昭宗大顺年间,与羊昭业、陆希声、司空图等修宣、懿、僖三朝实录,书成,加虞部员外郎。骈乾符六年(879)任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 隐有延和阁之讥:《鉴戒录》云:“高(骈)后失政,因吕用之等幻惑,为毕师铎所害。隐自钱塘著《妖乱志》以非之,故有题延和阁云:‘延和高阁势凌云,轻语犹疑太一闻。烧尽降香无一事,开门迎得毕将军。’”
- 郑畋:字台文,武宗会昌朝进士及第,僖宗乾符元年至五年(874~878)任宰相。新、旧《唐书》有传。
- “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丹”原作“舟”,据《三间》、《四库》本改。《全唐诗》卷六六五作断句收录。张华:西晋文学家,长于诗赋。仕晋为黄门侍郎,后因拒绝参与赵王伦的篡权阴谋,被害。《晋书·张华传》载:“使者至曰:‘诏斩公。’华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爱死,惧王室之难不可测也。”刘侯:西晋刘弘,为荆州刺史、镇南大将军。《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 雁头笺:一种笺纸。此述乃本《云仙杂记》卷三《笔文章货》条引《龙须志》。
- “所著《谗书》、《谗本》、《淮南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集》等,并行于世”:《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罗隐《湘南应用集》三卷、《淮南寓言》七卷、《甲乙集》三卷、《启事》一卷、《谗本》三卷、《谗书》五卷、《罗隐后集》二十卷、《汝江集》三卷、《歌诗》十四卷、《吴越掌书记集》三卷,其上述著作元时皆存。《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一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十四首、断句十七句。《全唐文》录存其文四卷。
罗隐,贯具“名宦传”。性傲睨,娴于诗词,博物多智,好讥评人物。举进士不第,病卧长安。属旱,诏祈雨非法。隐上疏谏。其词婉转规讽。后从事湘南,历淮涧不得意。归谒钱谬,表为钱塘令。迁著作郎,后为镇海军节度掌书记、谏议大夫、给事中,赐金紫。卒。
隐为词章有委力,工于诗,与同姓虬、邺齐名,时号“三罗”。旧鳌江常有二气,昼夜亘天。及(罗)隐与杜建徽生,气不复见,识者认为文武秀气钟焉。隐著《湘南甲乙集》《淮海寓言》及《谗书》六十一篇,行于世。子塞翁,为镇海节度推官。隐尝居池之梅根浦,故又号“江东生”。
(陈)善曰:罗昭谏诗词清婉,语多刺讥,求诸两汉,其滑稽之流乎?然隐乃心王室。劝(钱)谬梁,有不忘宗国之心焉。故系□□□□其忠。
——《杭州府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6.3.14 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