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与通谱

家谱与通谱

——并贺《中华罗氏通谱》网在线运行

 罗售余

通过阅读家谱,我有一个体会和理解:一本家谱是这个家族后代子孙共同的血脉精神家园和心灵所寄。

千百年来,祖上的坟茔(也可能就是我们的上四、五代)统统都不在了,祠堂也被烧的烧,毁的毁,改用的改用,口口相传的古训和故事也渐渐地被遗忘,……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没有了。但这一切都还被记录在家谱中!相对于家族的祠堂和祖坟,家谱可以传的更久远。它能伴随那些迁徙他乡的子孙共度春秋。一部祖传的家谱是他们的“寻根”之处,也是家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所系之源。

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所以,续修宗谱是家族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研究证实:一个家族先祖的基因可以遗传千年不变,这与修谱传承也是非常一致的。家谱不仅是寻祖根、理昭穆、考世系的依据,而且也是明事理、育子孙、联亲情的史料。使我们的后代,不论走到哪里,国内还是国外,都能通过宗谱联亲,从而感受到家族的根繁兴旺和温暖。

今天我们续修家谱,也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我族的血脉基因及为社会所做的历史贡献,不能因为我们这几代人(因历史背景)的无奈而中断和散失掉!

家谱具有着鲜明的特性,它是一个记载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家族重要活动及人物事迹的史书。国有史,州有志,家有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谱对一个家族内的宗亲具有无可替代的血缘联亲和凝聚作用。

随着民间家谱修纂活动的广泛深入展开,一个单姓氏的许多支系,为了增进宗族友谊,共述同宗同根之情,充分利用各种优势条件联修宗谱的活动日益增多。于是,一个单姓的“中华通谱”的修纂已经在积极蕴酿或日聚规模之中。

今天,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文化信息传播的迅速,给通谱的编修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一个姓氏居住在全球各地的广大宗亲,已经没有了地域距离的困扰,都可以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发表议论,考注史料,寻宗问祖。

一部单姓氏的通谱,可以搜集汇编全球各地的大大小小各个支系的家族世系的繁衍脉络。上下五千年,全球几万里,一“网”打尽。

通谱虽然没有真实可靠的血缘关系纪录,但它的文化属性很强。它可以站在某一个姓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高起点上,分析研究本姓氏内,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活动和重大事件发展,揭示氏族繁衍中的深层次的生活规律。

通谱的史料,于国内氏族宗亲,对于那些暂还没有寻找到自己家族世系的人来说,可以通过有关“辈字,世系”等史料,查找到自己的归属;于海外氏族宗亲,可以寻根问祖,找到自己的祖籍地,可寻到“基祖上源”的史料,从而加强了联宗来往,紧密了海内外民间友谊之情。这又充分显示了通谱编纂的政治意义。

所以,通谱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和道德传承特性,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如台海两岸),推动中华民族的振兴,以实现“中国梦”。

在海内外罗氏组织和宗彦的支持下,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团结工作,已于2007年5月率先在国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整套6册的《中华罗氏通谱》。期间经历过种种的困难和曲折,费时十二载,全书730多万字,篇幅巨大,史料丰富。这是对罗氏家族发展的重要贡献,也可以说它是一本罗姓繁衍发展史的百科全书。整套通谱已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机构,以及众多社会名流贤达和罗氏宗亲们收藏。

但是,时代在发展,网络在普及,全球宗亲对《中华罗氏通谱》的要求渐高,还有许多堂号和家族世系要求载入“通谱”。要求《中华罗氏通谱》的史料汇集和信息含量能够跨越古今几千年时空,涵盖全球几百个国家和地区。使它既具有永恒的史料价值,又含有启迪当代发展的智慧。

祈望那些热爱罗氏传统文化的企业家和贤达睿智的宗彦,出钱出力,众志成城,将《中华罗氏通谱》的续编及网站工作,再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罗售余

                                              2014.5.30 ,于上海交大

注:罗售余,安徽合肥人,中国科技大学毕业,曾留校任教,兼任《安徽光学》主编,上海交大在职副教授。积极参加续修《中华罗氏通谱》启动工作,系本会续修筹备阶段,发展的新编委。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031

供稿:罗售余    录入:罗训森    2014.6.6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