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发展中华罗氏优秀文化“三要素” ——构建中华罗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探讨(二)

传承、发展中华罗氏优秀文化“三要素”

——构建中华罗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探讨(二)

罗训森

1997年,笔者偶然介入中华罗氏历史研究以来,常被一个问题经常困扰:

一个家族的“富不过三代”魔咒和一个姓氏的“千秋万代”,它们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一个姓氏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富不过三代”、“官不过三代”的魔咒,不但中国有,国外亦普遍存在此现象。

“没有千年的王朝,但有万年的姓氏”,位列全国十八大姓的中华罗氏,已有数千年历史,已历“千秋”,只要罗氏族群,代代繁衍生息,努力奋斗,“代有闻人”,就有可能“万代”存续。

国外学者休斯论文中,提出家族要解决“富不过三代”、“官不过三代”问题的“三要素”:人力、智力和金融。实际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解决传承体系的“三要素”。

一、人力

 

“慎终追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慎终追远”列为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将“无后”,列为最大的不孝。可见对家族“人力资源”的极端重视。如果没有后代,这个家族将不复存在,也根本不存在、谈不上传承体系问题。

科学界已公认,男性遗传基因数千年不变,这与中国以父系姓氏为主流的社会习俗,高度相关。“丁财两旺”,成为中国式的贺词,可见国人对男丁的重视。当然,在“重男”的同时“不轻女”,不仅是时代的潮流,在古代,亦有保护女婴的众多历史记载。

如果男性后代稀少,这个家族的实力将大为削弱。人才和人口基数是有一定比例的。没有一定的人口数量,尤其男性数量,无从谈人口的质量。

罗氏人口,从宋朝时,排名全国的七十几位,跃升至目前的十八位,雄辨地证明了中华罗氏文化中,对文化传承第一要素“人力资源”的重视。

二、智力

 

“耕读世家”,在农业社会,罗氏十分注意人才的培养,家族将聪慧子孙送学,确保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学而优则仕”,确保“代有闻人”,维持、发展罗氏声誉。

人丁,是传承、发展的“第一要素”,但若无“人才”,人丁再多,亦无法传承,更谈不上发展。

很多支系因长期不能出人才,无法维持本支系声誉,只得并入人才众多的支系。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笔者所见,古代罗氏世系延续至今的,已廖廖无几。

晋朝传下的仅有三个:

1. 江西南昌罗企生、罗遵生支系。

2. 湖南耒阳罗含支系。

3. 江西吉水坚奉襄阳郡望、罗宪为开基始祖的山原罗氏支系。

唐朝传下的支系有:

1. 江西吉安、吉水地区的罗崱支系。

2. 福建沙县的罗沂,字周文的支系。

3. 贵州遵义的罗荣支系。

4. 福建福安的罗珦、罗让支系。

现在,各个家庭都注意培养子孙后代,但作为罗氏家族,如何有意识地培养、选拔家族中的人才,确保中华罗氏文化可持续传承、发展,“智力”、“人才”因素,就十分显要了。

家族中的“智者”、“人才”,有一专用名词“宗彦贤达”。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各行各业光宗耀祖,维持、发展罗氏声誉。但在罗氏族史领域,仍然需要有一批精英,研究、总结罗氏历史,与时俱进地在当地或全族范围内,进行切实可行的“顶层设计”,确保中华罗氏优秀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财富

 

中华罗氏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要传承发展,就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经济基础之上,所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俗语,突显“财富”、“金钱”在传承、发展中华罗氏优秀文化、构建中华罗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财富分为个人、家庭、家族三大部分。

为了传承、发展中华罗氏优秀文化,财富的积累非常重要。身为创业家长的,理应创造、积累财富。但作为单个家庭,“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很难突破,“慎终”依然存在,传承、发展客观上存在着极大风险。

古人为此创造了很多有利于传承、发展的制度和办法。

长房遗产优先制

很多地方都有“长子长孙”分双份遗产的习俗,实际上用“乡规民约”的形式,确定“长房遗产优先制”,确保长房得到优先的金融保证。

宗祠、祖墓“祭田”公有族产制

“祭田”公有族产制是宋代名人范仲淹发明的,它对姓氏宗族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宗祠、祖墓是家族成员捐款、集资兴建的,但建成后如何管理?祭祀资金来源何处?

“祭田”公有族产制是个好办法。由家族中的成功者捐资购买田产,其田租收入,作为宗祠、祖墓祭祀、管理费用。万一族中或房系中,短期内出不了人才,无力捐助罗氏公益事业,宗祠、祖墓祭祀不会中断,宗祠、祖墓不会荒芜。

当代,“祭田”公有族产制已废除,但重庆罗府宗祠,正开展现代企业“股份制”试点。由族中企业家祠长、副祠长出资组建“重庆罗府经贸公司”,明文规定30%利润捐给宗祠,确保了宗祠祭祀、管理资金来源。

“优生田”奖学金公有族产制

古代,有“庠生”、“廪生”、“贡生”、“监生”等学历称谓。

“庠生”,俗称“秀才”。不具备“出仕”资格(古时候,考中秀才,实非易事,如清朝时,每年全县文、武庠生仅八个名额)。

“廪生”,有俸禄律贴的“秀才”。

“贡生”,比“秀才”学历高,具备“出仕”资格。有拔贡、捐贡之别。

“监生”,首都“国子监学生”简称,具备“出仕”资格。真正在首都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很少,地方上捐监甚多。

由家族中的成功者捐资购买田产,其田租收入,作为以上生员的学习费用。类似现代的“奖学金”。

如笔者八世祖、清顺治五年举人、安徽太湖知县、民呼为“罗菩萨”的罗绮,其生前,在故乡设立“优生田”制度,因此,当时仅数百人的小小的罗氏支系涌现出大量的生员,造就一名进士、两名“清雍进士”、文、武举人各一名的光辉历史,为中华罗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家族中不但要人才兴旺,而且,要有宗彦贤达,即要有热爱罗氏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尤其要有热爱罗氏文化的成功企业家,他们累积财富后,方有能力捐资族中公产、家族公益文化事业。

作为单个家庭,要代代满足“三要素”是很难的,“富不过三代”、“官不过三代”,象达利摩斯利剑一样,时刻悬在头上。作为支系,风险度减弱,但风险系数依然很大。但是,作为经受数千年历史考验的中华罗氏家族,风险虽然也有,系数却很小了,有可能达到“万代”目标。

中华罗氏1338万的人口基数,总会遵循“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涌现出一批精英,维持、发展罗氏声誉。

只有具备了人力、智力、财富“三要素”可持续发展,方可构建中华罗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确保家族长盛不衰!

阅读原文 http://www.hualuoshi.com/?p=10260

供稿、录入:罗训森     2016.2.15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