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进士,罗珊孙、罗宪子鸿,御史,敢忤严嵩——罗鸿
罗 鸿 罗珊孙、罗宪子鸿,嘉靖丙午科以荐,丁未进士,知常熟,擢御史,以忤严嵩归。 ——罗珊附传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
小引、鸿儒硕彦、王侯卿相、将帅武勇、忠义循良、仕进佳话、诗文名家、懿德高逸、名媛淑女、能师巧匠、军政人物、科技专家、浩气长存、文化体育、工商精英、各省罗氏、台港澳及海外罗氏、其他人物
罗 鸿 罗珊孙、罗宪子鸿,嘉靖丙午科以荐,丁未进士,知常熟,擢御史,以忤严嵩归。 ——罗珊附传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
罗 宪 罗珊子宪,亦由南海中式嘉靖甲午科,令太湖,调宣化。以养士爱民称。 ——罗珊附转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
罗 珊 罗珊,字廷佩,南海人。(实番禺人,南海籍,中式弘治辛酉科),正德中,知永安。 政先爱民,不畏强御,总镇移文,欲开县忠雒乡矿以贡,逼胁甚急,珊…
罗 贤 罗贤,字大用,清源人。弘治进士,授福建道御史,按察河南,贪官污吏望风解组,有“真阎罗”之称。 ——《广州府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
罗 绅 罗绅,海康人。由胄监任郁林知州。 时值瑶贼肆掠攻城,绅率民备御,复招抚瑶老胡公威等三千余人,安置陆川诸属邑,贼遂屏息。卒于官。 所著《释善集…
罗 昕 罗昕,字公旦,番禺人。 幼业春秋,广士多习他经,共非笑之,昕独力学不倦。潮、莞诸名家与语,皆自以为不及。 成化元年乙酉,举乡荐第四人。尝著《…
罗 玑 罗玑,高安人。性情雅淡,不屈权势。 成化中,任雷州教授,性亢直,议论每依名节,文词以典雅为尚,舆论重之。 ——《广东通志》,清同治三年版 来…
罗维先 罗维先,万县人,明末,戍守太平,杨贼薄城,维先手刃妻子,驱家闭于一室,纵火焚屋,跃入火中,举家俱死。 乾隆四十一年,予入忠义祠。 ——《四川通志》 …
罗国瓛 罗国瓛(?—1647),明四川嘉定州人,字念北。 崇祯十六年进士。官御史,巡按云南。 南明永历元年,守曲靖拒孙可望,城陷被执死。 ——《中国历代人名…
罗茂英 罗茂英,仪陇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官勤慎,声誉著闻。终河南按察司副使。 ——《四川通志》 训森注: 太学生出身,官至按察司副使,史不多见。历官勤慎,…
罗士尧 罗承之曾孙士尧,事母以孝闻,家产益遗侄之孤者。 ——·罗承之附传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8.23…
罗承之 罗承之,巴州清化人,幼雄,特好兵略,乾德中文协率众攻阆、巴,承之竭资募士擒文协。太视召见,赐感义军节度使兼知巴州。 曾孙士尧事母以孝闻,家产益遗侄之…
罗廷唯 罗廷唯,字会甫,别号贯溪,永川人。洪载子。 嘉靖壬子举于乡,癸丑,成进士,试改祠部。乙卯,令枣强,骑射寇者六百余,有许论者,罪当辟。谙寇出没,令立功…
罗存德 罗存德,四川营山人。宰遵义,勤明于政,威德并施。 前任浙江沈鹿鸣,来莅未久,极有循声。 江西饶九嶷继之,日事饮博,不理民事,书役横行,县中一切弊极。…
罗汝旦 罗汝旦,苍溪人,天启时诸生,母久病,刈股愈之。邑令额其门曰:苦孝动心。 ——《四川通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
罗士尧 罗士尧,巴州人,读书尚义,事母至孝,田亩家产分贻宗族子侄之孤贫者,以孝友闻,旌表。 ——《四川通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录入:罗训森…
罗九鼎 罗九鼎,合州人。成化间进士,任大理评事,多辩冤抑。 致仕归,杜门不事请谒。 ——《四川通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
罗 璋 罗璋,遂宁诸生。 大盗乱蜀中,母为贼所获,璋手挺长枪,连毙三贼,贼舍母去。后贼追至,(罗)璋力捍贼,久之力疲,竟被执。贼愤甚,剜心剖肝,裂…
罗 福 罗福,顺庆府邑教谕,勤于教诲,激劝有力,每以气节相砥励。 ——《四川通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
罗 勋 罗勋,字卿续,重庆府永川人,号牧谦。 成化丁未进士,授湖广罗田令,迁浙藩经历,多美绩。 ——《四川通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罗 奉 罗奉,罗贤子,弘治中知泰兴,敝衣垢履。 ——罗贤附传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8.20 …
罗 贤 罗贤,蓬溪人,举人。 历官汉中府通判,鄢兰贼薄城,贤仗节入垒,谕以祸福,贼解去。 总兵官杨洪逼挠城,贼众遽加侵辱,贤以节死,抚按上其事,赠…
罗 杰 罗杰,大昌人,崇祯末,贼至,乡人劝之避,不从。正衣冠,坐中堂。骂贼遇害。乾隆四十一年予入忠义祠。 ——《四川通志》 来源:2007年版《中…
罗 纯 罗纯,重庆荣昌人,景泰元年,岁贡,成化二年,任湖广嘉鱼县知县。事亲笃孝,县民闻而感化,在嘉鱼数年,案牍一清,囹圄空虚,民德之,为立生祠,里中…
罗 宇 罗宇,四川成都举人。 崇祯中,知湘乡县,各里甲图多寡不均,宇为据里之大小均之。众皆帖服,听讼公慎、明决。以诬被逮,士民流涕送之。建祠以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