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首章
愚之本意盖谓,圣祖虽明二氏之学,而其所尊用以为万世无穷计者,惟吾儒之道而已。盖诚有见乎二氏之学,不足以经世,不足为有无,此其所以为大圣人之见,而圣子补孙所当守为家法者也,高论似未详此曲折,反若有取于二氏然者,诚恐害事,切希改而正诸。
第二章
谓《易》只为卜筮而作,鄙见终不能无疑。后儒之论,恐难尽废也。
第四章
卦德、卦体、卦象、卦变,孔子以前此说有无不可知。彖传则分明可见,非出于后儒之分析也。高论每到分析处多不甚取,似微有厌繁喜径之意。朱子不曰析之扭其精而不乱,然后介之尽其大而无余乎?
第七章
以后得主为句,当俟精于《易》者决之。
第十七章
两性字微觉不同,前一性字当作性之欲看,后一性字却是本然之性。
第十八章
毕竟不识本然之性。
第十九章
此章之说未然。谓造化枢纽、品物根柢指本原虑而言,亦遇于迁就矣。岂有太极在本原处便能管引到得秉流处,遂不能管摄邪?是何道理?其以形体性情,君子小人,治乱祸福,证气强理引之说,皆未为当。孟子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程子谓此二言便是天理气,此乃超然之见,理气更安得有罅缝耶?试精思之,一旦豁然,将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矣。
第二十一章
周子在程朱之上,恐未易言。二程所以有功于圣门,有功于后学者,第一是辨异端,辟邪说,使圣道即晦而复明,学者不迷其所向,岂小补哉:不知厚缘何却欠此一节?且天地造化之妙,圣学体用之全,阳中言之甚悉,汰陋图说殆不能有所加也。推崇之过,听者能无惑乎!
第二十四章
经绰之说是矣,然区区未尝疑此二言。
第三十五章
此两言既在所取,宜有定见。不可为一物,不可为二物,窃疑所见犹未定也。
第三十八章
伯子又云: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人则能推,物则气昏,推不得。不可道他物不与有也。观乎此言,可见记者初夫尝误。此义理本原,精深至论,未可草草看过也。且高论既疑物之偏,恐不能有,何又云人物之生理同而形异耶?煞要寻究。人物俱有知觉,而所知所觉者则不同,可见理一而分殊矣。
第四十一章
今之禅学,有类清谈。诚哉是言也是!殷鉴不远,尚赖忧世之君子,相与救之于未然。
第四十二章
终以肓废一言,似欠温厚,有以润色之为佳。
第四十四章
此章之言,似乎未甚经意,请更详之。
第四十九章
可谓深知白沙者矣。论学术不得不严,论人才不容不公。使白沙见用于时,做出来必有精采。
第五十一章
性书中有五行之生各一其性辨,考究体认,煞用工夫,觉得朱子之言,不无窒碍。但渠于性命之理,终未能究见端的。若有的见,则于窒碍处,须有说以通之,必不为理气峡谷字所缠绊也。
第五十三章
此章之说,贤友至以为盗得法相难,可谓直穷到底。据鄙见,为盗得法,是一道也。此正当理会处,理会得透,方见斯道之大全。
第五十四章
传习录中附载原静疑问,有云:中也、寂也、公也,既以属心之体,则良知是矣。今验之于心,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实未有也。又论照心、妄心谓:妄与息何矣?今假妄之照,以续至诚之无自,窃所未明。以此见其尽会思索,若能再进一两步,窃恐终难契合,未必不为朱门之曹立之也。意盖以此望之,非贤友见疑,无由尽此曲折,益以见立言之未易也。
第五十五章
格物通近方见之,不意其侮圣言一至于此!
第五十七章
三百八十四爻,俱要看得个道字分明,方是实学。且如屯之九五,居中得正而大贞凶。豫之九四,既不正又不中而大有得。食前方丈,岂容一并吞之耶?
第六十章
谓金针为秘法而非心,见之明矣。彼指金针为心者,果不明耶?殆不诚矣。不明之过小,不诚之罪大。
第六十四章
既与孔氏异,恐不得为圣人之徒矣!
毕竟消灭。前代姑未论,因初所见如周颠仙、张三丰者,今安在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