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HJ_069007

序 三——卢美松

序     三

卢美松

华夏文明,日耀星灿;炎黄裔胄,绳继瓜绵。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包含了姓氏家族的内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凸显出寻根溯源的意识。众多专家学者,长期追寻中华民族文化的肇端;亿兆齐民百姓,执着关心自己姓族历史的变迁。“上穷碧落下黄泉”,遍查文物稽载籍。炎黄裔胄寻根问祖历史之长、规模之大,是我们星球人类中所仅见的。代代相续的族谱宗牒就是其中的丰硕成果。

谱牒是姓氏信息的载体,是家族历史的缩影,是宗派关系的纽带。古人修谱牒,王侯世家据以“别流品,备选举,通婚姻”,齐民百姓旨在“溯渊源,序尊卑,厚风俗”;今人修谱牒,为示慎终追远,而利寻根谒祖。姓氏寻根,人同此心。此身自何而来,本姓为何前定?古往今来,多少人在思考求索。姓族有盛衰荣辱,势所必然;个人求木本水源,情有可原。每个姓氏因血脉相承,贯古通今,故有寻根之举,修谱之作。斗转星移,古今异代。当今修志续谱,重在延续历史,弘扬文化,旨趣有别,方法亦异,自当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方不负先人遗意。

海内外罗氏贤达发起修纂《中华罗氏通谱》,此举令世人刮目。众所周知,罗人的发祥已有四千年历史,罗氏的肇端也近三千年。而今罗姓人口在中华百家姓氏中名列二十位,据测算,仅中国大陆有人口逾一千万众,无疑是华夏姓族中之大姓、著姓。罗姓虽然支分派衍,头绪纷繁;南迁北徙,山水永隔。但因渊源明晰,流传有序,千年血脉归于一本,万里胞泽汇为一家。其世系、史迹斑斑可考,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亲和力。

编修《中华罗氏通谱》,是家族文化建设中的一项浩大工程,必须举全族之力方可成功。罗训森先生多年从事中华罗氏源流及文化研究工作,后又受任主持编纂《中华罗氏通谱》。他为此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大量心血:从篇目设计、资料收集、内容编写,到联络宗亲、发动支持、筹措资金。海内外罗氏族人也对修谱给予了极大关注和热情支持,其共襄盛举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而今,大功告成,巨帙付梓,中华姓族文化再添新葩。世人可以由此获见罗氏发展的历史概貌,人们也可藉此得窥中华姓氏文化大观的豹斑。尝鼎一脔,而知肉味。泱泱中华,浩浩氏族。由血缘凝成的姓氏文化传统,悠远而渺茫,钩玄索隐,稽古探幽,非忠诚勤勉的知者不能为,非齐心协力的行者不能成。罗氏族人可以由此自豪本族历史信而有征,本族文化灿且多姿。相信人们在艳羡之余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与祝贺。

值此《中华罗氏通谱》出版之际,罗训森先生殷勤邀我作序。自知人微言轻,辞不达意,无奈盛情难却,高谊岂拒?故而恭疏短语,聊表贺忱,忝以为序。

卢美松 拜书

癸未仲春

附:卢美松简介

卢美松,男,福州人,1944年10月生。编审。1963年至196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专业,现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福建省名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

曾任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地方史志研究所所长;中国地方志协会理事。从事福建地方历史、人物、古代民族和姓氏源流研究,发表《闽族渊源初探》、《闽台古代民族渊源》、《论闽台古代经济关系》、《南方纺织品起源略论》、《海上丝绸之路溯源》、《福建的殷商文明》、《畲族探源》等论文及《福建日报》闽史话专栏文章计约30万字。《沈宝桢研究》主编。《中华卢氏源流》编著。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卢氏委员会名誉主任。

2001年5月起,任《中华罗氏通谱》编委会顾问。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