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湘军儒将、赐号普铿额巴图鲁、赐其父(罗)嘉旦头品顶戴,谥忠节——罗泽南

罗泽南


罗泽南,字仲岳,湖南湘乡人。诸生,自讲学乡里,从游甚众。

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二年,匪犯长沙,泽南在籍倡办团练。三年,以劳叙训导。曾国藩奉命督乡兵,檄剿东桂平土匪,擢知县。江忠源援江西,乞师于国藩,乃令泽南率以往。所部多起书生,初临行阵,战南昌城下,争奋搏,死者数人。国藩闻之,喜曰:“湘军果可用。”及围解,剿安福土匪,以三百人破贼数千,擢同知直隶州。归湖南,剿平永兴土匪,所部增至千人,屯衡州。与国藩简军实,更营制,教练历半载。

四年六月,偕塔齐布进攻岳州,以大侨为贼所必争,坚扼不动,伺便突出击之,三战皆捷,歼贼千。闰七月,破高桥贼垒九,贼退踞城陵矶,偕塔齐布乘胜进击,连破贼营,贼遂遁走,擢知府,赐花翎。自是湘军名始播,以泽南与塔齐布并称。转战而东,复崇阳击走咸宁贼,再败之金牛,进驻紫坊。

曾国藩会诸将于金口,议攻武昌。泽南绘图献方略,谓由紫坊出武昌有二道,请以塔齐布扼洪山,而自攻花园。贼万余踞花园,筑坚垒,一枕大江,一濒青林湖,一跨长堤。深沟重栅,峙江东岸,与虾蟆矶对垒。列巨炮向江内外,分阻水陆两路。泽南率队直趋花园,贼凭木城发炮。士卒蛇行而进,三伏三起,已逼贼垒,分兵夺贼舟,贼退,营贼亦乱,三垒同下。翌日,又破鲇套套贼营,其窜洪山者,为塔齐布所扼,贼夜弃城走。武昌、汉阳皆复,距会议仅七日。捷闻,以道员记名。寻授浙江宁绍台道,国藩请仍留军。

贼据兴国,分陷大冶。泽南驰克兴国,塔齐布亦克武昌、大冶,乃规取田家镇。贼以铁锁截水师,而踞半壁山为犄角,夹江而守。泽南进驻马岭坳,距半壁山三里许。贼数千突来犯,而由田镇渡江来援者近万人。泽南兵仅二千,令坚伏,度贼懈,奋击,贼大溃,后路为我军所阻,坠崖死者数千,遂夺半壁山,水师断横江铁锁,燔贼舟,克田家镇,赐号普铿额巴图鲁,加按察使衔。

时议水陆军分三路进剿,总督杨霈督江北岸军,泽南偕塔齐布攻其南,曾国藩督水师循江下。霈不能军,贼复北趋,乃偕塔齐布改北渡江,复广济、黄梅。贼退踞孔陇驿、小池门,泽南约诸军会攻。渡江未半,贼来犯,军少却,泽南伤臂,仍指挥冲突,分兵破街口贼垒,贼酋罗大纲引去。是役也,五千人破贼二万,贼乃尽撒沿江诸营,并守九江,塔齐布围攻之,泽南别剿盔山,遏湖口援贼。会水师入鄱阳湖,为贼所袭,辎重皆失。国藩驰入泽南营,而水师阻湖口不得出。

五年,湖北官军屡败,武昌复陷。泽南从国藩入南昌,赴援饶州,战于陈家山、大松林,大破贼,复弋阳:又援广信,破贼于城西乌石山,复之。连复兴安、德兴、浮梁,进剿义宁。败贼于梁口、鳌岭,复义宁,加布政使衔。

泽南见江西军事不得要领,上书国藩,略曰:“九江逼近江宁,兼牵制武昌,故贼以全力争之。犯弋阳,援广信,从信水下彭蠡,抄我师之右;据义宁,守梅岭,从修水下彭蠡,抄我师之左。今两处平定,九江门户渐固,惟湖北通城等处群盗如毛。江西之义宁、武宁,湖南之平江、巴陵,终无安枕之日。欲制九江之命,宜从武昌而下;如解武昌之围,宜从崇、通而入。为今之计,当以湖口水师、九江陆师截贼船之上下,更选劲旅扫崇、通以进武昌,由武昌以规九江。东南全局,庶有转机。”国藩据以上闻,遂命泽南移师湖北会剿,以塔齐布旧将彭三元、普承尧所部隶之,凡五千人。

九月,至通城。贼号数万,皆乌合,一战而溃。进夺桂口要隘,克崇阳,驻军羊楼峒。悍贼韦俊、石达开合党二万余自蒲圻来犯,截击走之。胡林翼来劳师,合攻蒲圻,复其城,乘雾进克咸宁。自是武昌以南无贼踪。十一月,师抵紫坊,与林翼议进取次第。泽南屯洪山,林翼屯城南堤上,水师驻金口。贼于城外筑坚垒十三,与城埒。初战,贼二万出十字街,林翼与交绥,数却数进。泽南与李续宾分两路潜抄贼垒,破十字街营,尽毁城东南诸垒。八步街口为我军通江要路,塘角为贼粮运所出,先后攻破之,焚其船厂,环西北贼垒亦尽。贼又由望山门外葺石垒二,挥军蹋平之;又迭于窑湾、塘角逐贼,歼戮数千,贼遂闭城不出。

石达开自崇阳败后,窜入江西,势复张。曾国藩檄泽南回援,泽南以武汉为南北枢纽,若湘勇骤撤,胡林翼一军不能独立,现在贼粮将尽,功在垂成,舍之非计。其父年八十,贻书军中,勖以忠义,林翼以闻。

六年二月,诏特予泽南祖父母、父母二品封典,以示旌异。三月,贼开门出扑,泽南亲督战。援贼大队继至,我军自洪山驰下,奋击追逐,直抵城下,飞炮中泽南左额,血流被面,驻马一时许,归洪山,犹危坐营外,指画战状。翌日,卒于军。

文宗震悼,诏依巡抚例议恤。赐其父嘉旦头品顶戴。子兆作、兆升皆举人,予骑都尉世职。入祀昭忠祠。本籍、湖北、江西建立专祠,谥忠节。及江南平,穆宗追念前劳,加云骑尉世职。

泽南所著有《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人极衍义》、《姚江学辨》、《方舆要览》诸书。体用兼备,一宗程、朱,学者称罗山先生。

尝论兵略,谓《大学》首章“知止”数语尽之,《左传》“再衰”、“三竭”之言,其注脚也。

弟子从军多成名将,最著名有李续宾、李续宜、王珍、刘腾鸿、蒋益澧,皆自有传。

其早死兵事,名未显者,有钟近衡,少事泽南,以克己自励,日记言动,有过立起自责。泽南语刘蓉曰:“吾门为己之学,钟生其庶几乎!”从平郴、桂土匪,叙从九品。咸丰四年,粤匪由江宁上窜犯岳州,偕弟近濂各将五百人从王珍退保,破贼于靖港,追至蒲圻羊楼峒,战失利,死之。王珍退保岳州,贼又大至,近濂亦战殁。易良干、谢邦翰并战死南昌城下。邦翰死后,李续宾代领其众,所称“湘右营”者是也。诸人皆湘乡人,后并附祀泽南专祠。

——《清史稿》

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湘乡人。

咸丰元年(1851),以廪生举孝廉方正。二年,粤逆(太平军)犯长沙,泽南倡率生徒力办团练。时曾国藩奉命督治团防,驻衡州。泽南以乡勇隶麾下,剿草市及桂东土匪。

三年夏,援江西,克泰和、安福。师还,平永兴油榨墟股匪。四年,回衡州,再平草市土匪,初泽南所带湘中营仅三百六十人,至是益之为五百人,会贼由鄂上窜陷湘潭,既败,遂遁岳州,时楚军水陆东下夹攻之。泽南独扼大桥当贼冲,连战皆捷,复岳州,进驻江夏,会曾国藩于纸坊,商进取。泽南建议以提督塔布齐军出洪山。自请攻花园滨江坚垒。而水师立蹙之。甫七日,贼弃城走,武汉皆复。先由训导洊擢知府,赏戴花翎,至是补浙江宁绍台道,旋以田家镇、半壁山之捷加按察使衔,又以克复广济、黄梅,赏叶普坚额巴图鲁。既而南渡攻九江,规湖口,而北岸诸军失利,贼袭据小池口,连陷黄、广诸县,武汉复失。五年,曾国藩驻南昌,檄援饶州,于是弋阳、广信、浮梁、义宁诸县以次克,复加布政使衔。特给封典,立赐珍物。

泽南克义宁后,以“东南大局必先平崇阳通城,复武汉,而九江乃可下”上书曾国藩。因奏令回援,所过通城、崇阳、蒲圻、咸宁皆复之,遂达武昌与巡抚胡林翼分路进攻,附城贼垒铲除殆尽,忽以乘胜追贼,直扑城下,额受枪伤。六年三月,卒于军事。

闻,照巡抚例议恤,谥忠节,湖南、湖北、江西各建专祠。同治元年(1862),赐祭一坛。三年后克复金陵,特旨加云骑尉。

泽南笃志好学,通达时务,在军毅然以灭贼自任;临阵以坚忍制胜,如其为学。

生平著述见《艺文》。

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生嘉庆十二年丁卯,卒年咸丰六年丙辰(1807—1856)年五十。幼贫甚,十岁就外父,其大父一布袍亲为典质者六七次。年十九即训蒙糊口。丧其母,又丧其兄,旋丧其父。十年之中,兄嫂姐妹相继逝者十一人。尝以试罢徒步夜归。家人以岁饥不能具食,妻以连哭三子丧明,然益自刻厉,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耻生事之艰,而耻无术以济天下也。年逾三十,始补学官附生。逾四十,始补廪膳生,举孝廉方正。未几,洪杨兵起,以诸生从军,屡建大功。在军四岁,自江西回援武汉,卒于军。其后湘军将帅有名成功业者,大率其弟子也。

附:泽南门人先后殉难者凡九人

谢邦翰,字春池,附贡生;

易良干,字临庄。罗信东,字介山;

罗镇南,字晓岚。咸丰三年(1853),均从泽南驰援江西。七月至南昌营,于德胜门外,甫三日,击贼于七里街,力战阵亡,同时死者八十三人。

候选同知直隶州李杏春,初名光焯,号石仙,廪生,有节气,为泽南所倚重,自泽南倡义杀贼,无役不从。五年(1855)九月,随攻崇阳,克之。贼渠杨万年踞梯木山,令杏春偕参将彭三元往剿之。既至壕头堡,明日登山击贼,焚其巢。忽伪翼王石达开大股至,约二万人,环之数重,杏春知孤军援绝,与三元力战三昼夜,俱被害。其弟光炽亦战死。

刘蕃,字子衍,号季霞,咸丰三年从泽南平贼郴桂口,不言功;五年十月,随鄂军攻蒲圻之五岳观,贼垒坚不可下,蕃独身冒矢石,首先冲突。诸军继之,垒遂破。而蕃为飞石炮中,伤右肋,逾时而殒。

钟近冲,字苔州,与弟楚从池立,于六年三月从泽南进攻武昌,在城外小龟山阵亡。

王岳峰亦于六年三月,从泽南进攻武昌,力战阵亡。盖自邦翰以下,皆慕义从军,以佐其师者也。均议恤如制。

——《湖南通志》

罗泽南(1808—1856),湖南湘乡人,字仲岳,号罗山,贡生出身。

1852年在籍创办团练。1853年与曾国藩编练湘军。旋升任知县。1854年与塔齐布在长沙、武昌、湖北田家镇屡败太平军,升任按察使。1855年2月,太平军于湖口大败湘军水师,随曾国藩逃至南昌。后派赴湖北,与胡林翼反扑武昌,加布政使衔。1856年4月,在武昌城外被太平军击毙。

著有《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人极衍义》、《姚江学辨》、《读孟子扎记》、《皇舆要览》等。

罗泽南(1808—1856),亦名仲岳、罗山,湖南湘乡人。理学家、湘军将领。1856年,率湘勇与太平军激战于武昌大东门外,受伤死。

著有《西铭讲义》、《周易附说》、《太极衍义》、《姚江学辩》、《方舆要览》等书。

——《湖北省志·人物志稿》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7.8    于福州

附:曾国藩的儿女亲家,湘军儒将罗泽南

 

罗泽南故居,原湘潭市湘乡石牛乡。这里山青水秀,交通便捷,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5%,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座落其中,放眼望去,竹 木葱葱,青山如黛,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也有仙女殿李真人的传说,号称“诗礼名家”李的懋功、李嗣亮等数十人;张正笏以从事教育而名扬湘中,更有湘军 之母罗泽南。

罗泽南故居——谈诗堂

“无湘不成军”一语在今日已成套话,其实,这句话因“无湘乡,不成军”演变而来,而“湘乡”二字也不是用来指曾湘乡(国藩),而说的是以罗泽南为首组织起 来的湘乡团练。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在抗战期间任教于兰田国立师范(涟源),撰《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无泽南,无湘军”。由此可见罗泽南在湘军历史上的 地位。

罗泽南系今石牛乡湾洲村三柱组人,字仲岳,号罗山,一字培源,号悔泉,又字子畏,生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比曾国藩长五岁。

罗泽南,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或者说是一个理学大师。据有关资料记载,罗泽南外貌朴实,气质深沉,究心性理之事,对于理学的研究,颇具心得,他对晚清理 学所作的贡献不仅在于对理学基本思想的阐发,更在于吸纳经世学以充实程朱理学。曾国藩、贺长岭等人对他也较为佩服。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二十六 日,曾国藩在《致诸弟》信中说:“六弟、九弟,今年仍读书省城,罗罗山兄处附课甚好,既在此附课,则不必送诗文与他处看,以明有所专重也,凡是皆贵专,求 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说,亦无不可,无所专家,而见异思迁,此眩比夺则大不可。罗罗山兄甚为刘霞 仙、顾晓岑所推服,有杨生者,亦能道其梗概,则其可以为师表明矣,惜吾不得常与居游也”。

曾国藩还说:“罗罗山读书深明大义,极所钦仰,惜不能会而畅 谈”,曾国藩上《敬陈主德预防流弊》一疏时,适罗泽南书至:“有所畏而不敢言者,人臣贪位之私心;不言其本不徒言其末者,后世苟且之学术。”曾一见击节赞 赏,复书云:“阁下一书,及适与拙疏合符节,万里神交,存不可解者。”

研习之余,罗泽南不忘著书,他著述有《人极衍义》、《周易本易衍言》、《姚江学 辨》、《读孟子札记》、《小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等多部理学著作,均收集于《罗山选集》。

罗泽南也有十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近代以来,湖南书生带兵的典范,有一代儒将的盛名,有“湘军之母”的美称。

他朝执兵戈,暮讲道学,料事如神。曾国藩 所依靠的主要是塔奇希和罗泽南二将。他七日定计收武汉,名镇遐迩,以能将而闻名。因此也得到了清廷的嘉奖,清廷赏戴花翎,任为宁绍台道,加按察使衔(副省 级)。

然在咸丰六年,罗泽南的命运定格在武昌城的宾阳门,在率军进攻武昌时,他的左额被大炮打中,于三月八日死于洪山军营,湘军水陆之师为之夺气,曾国藩 得罗的死讯后,痛悔万分,但怕影响军队士气,秘而不宣。一代名将就这样匆匆离去了。

罗泽南的弟子多是名将,在与太平军的较量中,死亡的书生及将士大多是他 的弟子,往援南昌时,战死城下的有谢邦翰、罗镇南、易良干、罗信东。死于岳阳的有钟近衡、钟近濂。其后王鑫、李续兵、李续宣、蒋益澧、刘腾鸿也名震天下。

曾国藩说:“矫矫学徒。相从征讨,朝出 兵,暮归讲道,理学家门,下多将才,古来罕有。
罗泽南死后,曾国藩痛悔万分,认为是自己这次五写信督战才致于此。两人结识早,又皆以程未理学相标榜,算是创制湘军,交情很深,为了纪念罗泽南,曾国藩还 为罗泽南写了碑铭,作为良师益友,曾国藩总想与罗泽南的关系更亲密些。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写信与澄弟,季弟,嘱“三女与罗家订庚之事,必须于今冬明 春办之。”曾元琛与罗兆升的婚事,于同治元年四月正式成礼。

供稿:罗锡主    2015.7.10

6 thoughts on “清湘军儒将、赐号普铿额巴图鲁、赐其父(罗)嘉旦头品顶戴,谥忠节——罗泽南”

  1. 《历代书画文史家名录》记载:
    罗泽南
      [清](公元一八0七年至一八五六年)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生于清仁宗嘉庆十二年,卒于文宗咸丰六年,年五十岁。咸丰元年(公元一八五一年)由附生举孝廉方正。笃志正学,好性理书。太平军起,犯湖南,率乡勇与战,所向皆捷。积功由训导至布政使。尝言其兵法在大学“知止而后有定”一语。所属部弁,半属其弟子,李续宾、续宜兄弟尤有名。后援武汉,亲出搏战,中礮卒。临殁,谓胡林翼曰:“危急时站得定,才算有用之学。”谥忠节。泽南工诗古文,见于各家选本者颇多,专集末见。
    摘自:http://www.dfysw.net/dfysg/ztxs/2013/0218/11772.html

    1. 谢谢,我曾浏览过一本《曾国藩的四太名将》,详细记述罗泽南业绩。但当时没有续修《中华罗氏通谱》的计划,就没买该书,甚是遗憾。
      书中记载:罗、曾系姻亲。罗泽南女儿嫁给曾国藩的儿子。

      1. 不用谢,录一联:
        清推忠节;
        明著文庄。
        上联典指清末湘军将领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湖南省湘乡人,诸生出身。咸丰年间与曾国藩办团练,扩编为湘军,后因进攻太平军有功,升道员,相继加按察使、布政使衔。曾与曾国藩标榜程朱理学。死后谥忠节。下联典指明朝学者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吉水人。嘉靖年间状元,曾官翰林院修撰、春坊左赞善,因上疏得罪世宗,被削官为民。从此,甘于淡泊,潜心治学,曾精研舆地,用十几年时间撰《广舆图》。著作有《念庵集》。死后谥文庄。

  2. 供君参考
    春风怒号——罗泽南
    江忠源死后不到两年,曾国藩手下又一个得力干将离他而去,这就是被人称为湘军儒将、悍将的罗泽南。
    初办团练的曾国藩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他所恃者无非就是二品侍郎的空衔,以及当年在京城里开创出来的海内人望。但论实力,曾国藩几乎是一张白纸。
    曾国藩到长沙的第一步就是把他的老乡罗泽南拉了过来。对于这个罗泽南,任何谈论曾国藩的人都不可回避地要谈及他。曾国藩为什么会看中罗泽南?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时的罗泽南,手里有一支千余人的武装。在老家时,曾国藩曾与他交谈过,善于识人的曾国藩之所以应允墨经出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了罗泽南。
    罗泽南,年龄比曾国藩还要大三四岁。他字仲岳,号梅泉。现今湖南双峰县石牛乡人。因其家住在罗山山麓,故又称之为罗罗山。
    说到这位罗罗山,历史评价很多,然而,我最愿意引用钱基博先生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里对他的评价。他说:时为之语日:“无湘乡,不成军。”藉藉人口,而不知无泽南,无 湘军。惟泽南以宋儒之学治兵,以兵卫民,皎然不欺其志。此湘军所以为天下雄,而国之人归颂焉。
    纵观历来对罗泽南的评价,尚无人有钱基博高屋建瓴之眼光和识见。有了这样一个人才来辅佐曾国藩,岂有不成功之理?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古之成大业者,固在得人。
    和当时许多其他湖南士人不一样的地方,罗泽南的家境可能是最差的了。一些史志上都记载,罗泽南的家境情况是“家酷贫”,“大父拱诗屡典衣市米,节缩于家,专饷于塾”。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到了要靠典当家里的衣服来买米的地步,节衣缩食,为的是什么?是供泽南读书。
    泽南读书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苦读”。夜里没有煤油灯,怎么办?把书拿到月光底下去读(“把卷读月下”),累了就地露宿(“倦即露宿达旦”)。19岁那年,母亲去世,再过一年,祖父、兄嫂相继死去。“十年之间,迭遭期丧十有一。”就是说屡遭丧亲的打击,十年间死了11个亲人;29岁时,长子、次子、三子先后死去。这一年是道光十五年,大旱,泽南考试回来,到家已是半夜,正要敲门,听到妻子在放声大哭,一问方知三个儿子都饿死了。这样的情景只有诗圣杜甫有过类似的经历,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命苦的士子了,但越是受到打击,泽南的心更坚、志更大。“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
    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天下。”这正是孑L子圣人所说的“忧道不忧贫”的典型了。直到33岁才得以“补县学生”。
    从19岁起泽南开始自己谋生,在县内各地开馆讲学。他所讲的内容和方法都不同于一般的塾师,他除了教人识字开蒙,应试科举之外,还教人静心养性,练习跳高和拳棒。上午讲学,下午操练。这种方法竟然招来了不少学生,如后来在湘军中冲锋陷阵的李续宾、李续宜、王鑫等湘军名将都是此时泽南的弟子。道光二十四年前后,曾国藩的两个弟弟曾国华和曾国荃兄弟一面在城南书院读书,一面附课于罗泽南处。咸丰元年,得以举孝廉方正。可见,饱学之士也不一定科举顺利。此时的曾国藩已是朝廷二品大员。
    然而,相形之下,泽南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穷年汲汲,究心洛闽之学,“宗周敦颐而著《太极衍义》”,“宗张载而著《西铭讲义》”。周敦颐是湖南学界祖辈,理学开山;张载是湖湘学派先师。故泽南成为湖南士人的典型,同时
    也是极具湖湘性格的士人。 咸丰二年,太平军从广西窜入湖南。泽南以一介书生在乡操办团练,带领自己的弟子一班人组织起一千多人的队伍。正如他所说:“余以一介书生,倡提义旅,驱驰于吴、楚之间,而其一时之同事者,及门之士居多。共患难,履险蹈危,绝无顾惜,抑何不以厉害动其心耶?当天下无事之秋,士人率以文辞相尚,有言及身心性命之学者,人或以为迂。一旦有变,昔之所谓迂者,欲奋起而匡之救之,是殆所谓愚不可及者欤!亦由其义理之说,素明于
    中故。”他拉起这支队伍是要把自己平生所学化为匡救时难的经世之功。
    也正是这支队伍给曾国藩增添了建功立业的信心,而曾国藩的赏识和提携,也为泽南提供了一个把自己平生所学发扬光大的平台。所以在后来的征战中,泽南成为曾国藩最坚定的助手和沙场先锋。
    细心的读者还记得我在前面说过,罗泽南有“老亮”之称,“老亮”就是老诸葛亮,“老”意指他年龄较大。我们也还记得三国里面的关羽,作战之余,爱读《春秋》。泽南颇有此儒将风范。在湘军中除曾国藩之外,泽南也是一个将读书之风带到军营里的将领。白天鏖战疆场,夜晚则在营帐读四书。前后身经大小二百余战,常以坚忍而胜。时人问及他制胜之道,他回答说:“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左氏》‘再衰三竭’之言,其注脚也。”
    向来只闻读兵法可以打仗,从来不闻读《大学》也能打仗的,可见泽南读书颇有一套心得,而不是读死书。他的弟子李续宾,自负臂力,精于骑射,能征善战,而甘心在一个穷教书匠手下“折节受学”,若不是泽南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何以驾驭得这样一个悍将?后来,曾国藩对李续宾有过评价,其中之一便是一个“静”字,可见,李续宾深得泽南之学,不愧为泽南高足。
    正因为这样,曾国藩出山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罗泽南。后江忠源在南昌被太平军围困,致书曾国藩求救,曾命泽南率2000人前往,因立功官升同知。后又在衡阳协助曾国藩改组湘军。此后一直跟在曾国藩身边,和塔齐布一起,成为曾国藩的左右臂膀,最亲信的一支。后来,两人还结成儿女亲家,可见其关系非同一般。

    1. 春风怒号—罗泽南(二)
        咸丰五年,他随曾国藩出师江西,久攻九江不下。曾国藩爱将塔齐布因此呕血而死。而太平军又在猛攻武昌。此时罗泽南向曾国藩建议不如暂时放弃九江、湖口,要打破当前僵局,变被动为主动,不如回军上游,占据武昌,打通江西与湖北之间的通道。
        这一建议事实证明是很有眼光的,但曾国藩舍不得罗泽南远走,考虑再三,才派他率军回援武昌,还把自己的好友刘蓉派去做他的助手。这时湖北巡抚正是胡林翼,罗泽南和他一起合力作战,进攻武昌,取得大破太平军的胜利。眼看武昌不日即可攻下,罗心里惦记江西战事和困在江西的曾国藩,加紧了攻城的步伐,企图一举成功,然后挥师回援江西。咸丰六年三月,在一次攻城之战中额上中弹,仍然坚持作战。五天后伤势加剧,不治而亡。临终之前,命人取纸墨,写下:“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写罢,握住胡林翼之手,说:“死何足惜,恨贼未平。愿以兵属迪庵(迪庵是李续宾的字)。”说罢撒手而逝,年仅50岁。
        得到罗泽南的死讯,曾国藩如五雷轰顶。是时三月,劲草已肥,春华未发。“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他在家书中说:“吾邑伟人,吾店首功,何堪闻此”。清廷追封他为骑都尉,谥“忠节”。
        罗泽南之死对湘军的损失是巨大的,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胡林翼曾作两副挽联,从中可以看出一二。
        其一是:
        上马杀贼,下马著书,仗大力撑持,真秀才,真将军,真理学;
        前表出师,后表誓志,痛忠魂酸楚,有寡妇,有孤儿,有哀亲。
        其二是:
        公来使我生,公去使我骇,公逝使我悲,七尺躯系天下安危,存宜尸祝,殁宜尸祝;
        贼至还他战,贼退还他守,贼炽还他死,一腔血酬半生知己,成亦英雄,败亦英雄。
        左宗棠的挽联则云:
        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持三尺剑,著等身书,亦名将,亦纯儒,独有千秋,罗山不死;
        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德,复州六城,杀亿万贼,是忠臣,是良友,又溺一个,湘水无情。
        至于罗泽南对后世的影响,有梁启超评论可作代表:“罗罗山泽南、曾涤生国藩在道、咸之交,独以宋学相砥砺,其后卒以书生犯大难成功名。他们共事的人,多属平时讲学的门生或朋友。自此以后,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就是这一砥砺,让一门被视为“空疏无用”的学问被视为“有用之学”。有曾国藩、罗泽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近世湖湘文化发源于湘乡。
      (春风怒号–罗泽南 完)

  3. 参考之二

    曾国藩的儿女亲家,湘军儒将罗泽南

    罗泽南故居,原湘潭市湘乡石牛乡。这里山青水秀,交通便捷,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全乡森林覆盖率达65%,省级森林公园九峰山座落其中,放眼望去,竹木葱葱,青山如黛,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也有仙女殿李真人的传说,号称“诗礼名家”李的懋功、李嗣亮等数十人;张正笏以从事教育而名扬湘中,更有湘军之母罗泽南。

    罗泽南故居——谈诗堂

    “无湘不成军”一语在今日已成套话,其实,这句话因“无湘乡,不成军”演变而来,而“湘乡”二字也不是用来指曾湘乡(国藩),而说的是以罗泽南为首组织起来的湘乡团练。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在抗战期间任教于兰田国立师范(涟源),撰《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无泽南,无湘军”。由此可见罗泽南在湘军历史上的地位。
    罗泽南系今石牛乡湾洲村三柱组人,字仲岳,号罗山,一字培源,号悔泉,又字子畏,生于嘉庆十二年(公元1808年),比曾国藩长五岁。
    罗泽南,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或者说是一个理学大师。据有关资料记载,罗泽南外貌朴实,气质深沉,究心性理之事,对于理学的研究,颇具心得,他对晚清理学所作的贡献不仅在于对理学基本思想的阐发,更在于吸纳经世学以充实程朱理学。曾国藩、贺长岭等人对他也较为佩服。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曾国藩在《致诸弟》信中说:“六弟、九弟,今年仍读书省城,罗罗山兄处附课甚好,既在此附课,则不必送诗文与他处看,以明有所专重也,凡是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说,亦无不可,无所专家,而见异思迁,此眩比夺则大不可。罗罗山兄甚为刘霞仙、顾晓岑所推服,有杨生者,亦能道其梗概,则其可以为师表明矣,惜吾不得常与居游也”,曾国藩还说:“罗罗山读书深明大义,极所钦仰,惜不能会而畅谈”,曾国藩上《敬陈主德预防流弊》一疏时,适罗泽南书至:“有所畏而不敢言者,人臣贪位之私心;不言其本不徒言其末者,后世苟且之学术。”曾一见击节赞赏,复书云:“阁下一书,及适与拙疏合符节,万里神交,存不可解者。”研研习之余,罗泽南不忘著书,他著述有《人极衍义》、《周易本易衍言》、《姚江学辨》、《读孟子札记》、《小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等多部理学著作,均收集于《罗山选集》。
    罗泽南也有十分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近代以来,湖南书生带兵的典范,有一代儒将的盛名,有“湘军之母”的美称。他朝执兵戈,暮讲道学,料事如神。曾国藩所依靠的主要是塔奇希和罗泽南二将。他七日定计收武汉,名镇遐迩,以能将而闻名。因此也得到了清廷的嘉奖,清廷赏戴花翎,任为宁绍台道,加按察使衔(副省级)。然在咸丰六年,罗泽南的命运定格在武昌城的宾阳门,在率军进攻武昌时,他的左额被大炮打中,于三月八日死于洪山军营,湘军水陆之师为之夺气,曾国藩得罗的死讯后,痛悔万分,但怕影响军队士气,秘而不宣。一代名将就这样匆匆离去了,罗泽南的弟子多是名将,在与太平军的较量中,死亡的书生及将士大多是他的弟子,往援南昌时,战死城下的有谢邦翰、罗镇南、易良干、罗信东,死于岳阳的有钟近衡、钟近濂。其后王鑫、李续兵、李续宣、蒋益澧、刘腾鸿也名震天下。曾国藩说:“矫矫学徒。相从征讨,朝出 兵,暮归讲道,理学家门,下多将才,古来罕有。
    罗泽南死后,曾国藩痛悔万分,认为是自己这次五写信督战才致于此,两人结识早,又皆以程未理学相标榜,算是创制湘军,交情很深,为了纪念罗泽南,曾国藩还为罗泽南写了碑铭,作为良师益友,曾国藩总想与罗泽南的关系更亲密些,。咸丰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写信与澄弟,季弟,嘱“三女与罗家订庚之事,必须于今冬明春办之。”曾元琛与罗兆升的婚事,于同治元年四月正式成礼。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