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将,八战皆捷,“威震军”首领,太常寺卿——罗萱

罗    萱

 

罗萱,字伯宜,湖南湘潭人。父(罗)汝怀,芷江学训导,著有《湖南褒忠录》。

(罗)萱少警悟,工诗、善书。弱冠为诸生,总督贺长龄、教谕邓显鹤咸器之。

咸丰元年,粤贼犯湖南,萱倡乡团,习技击。

四年,曾国藩帅水师东下,辟掌书记,贻书极推重。从克武汉田家镇,叙训导。国藩进图九江,水师失利,(罗)萱仅以身免。国藩重整水师,屯南康,皆策马相从,调护诸将,各当其意。

六年,石达开陷瑞、临、袁、吉、抚、建诸郡,省垣孤悬,(罗)萱从国藩单舸赴南昌,达开稍引去。国藩檄萱领江军三千人攻建昌,复檄助攻抚州,合攻瑞州。破沿途贼卡,击走靖安、奉新守隘贼。当是时,城贼数万日伺隙,九江贼复率二万来援,(罗)萱与刘腾鸿等坚垒严阵以待,八战皆捷,江西军始振。论功擢知县。腾鸿喜攻坚,萱引《孙子》书戒之,不听。腾鸿克瑞,竟以创死。

假归,湘抚骆秉章檄治团练,粤抚郭嵩焘嘱创水师,皆不肯久学。自以文士,不欲弃科举,屡应省试,卒不遇,益肆力于学。寻与知府刘德谦领威信军防郴,会霆军叛勇掠茶、攸间,(罗)萱与德谦败之,遁之粤。进屯乐昌,当事命增募一营,号威震军。贼平,累功晋同知。

按察使黄润昌奉檄统万人援黔,润昌与(罗)萱同邑,邀与俱。(罗)萱综文案,兼营务处。每昼出领队,夜归削牍,以克镇远府、卫二城功,迁知府。

进规施秉,连战皆捷。黄平之败,与文武将领十八人同死之。恤赠太常寺卿,附祀黄润昌祠。

(罗)萱性澹泊,从军十数年,不图仕进,而耽学弗倦。著有《仪郑堂文笺注》二卷,《粤游日记》一卷,《蓼花斋诗词》四卷。

——《清史稿》

罗萱,字伯宜,湘潭人。父汝怀,道光丁酉(1837)拔贡,选芷江教谕。未赴,候选内阁中书。

萱生而惊悟,八九岁解吟诗,弱冠补诸生试优等。

粤寇起,当道檄行乡团,萱入团与佣保同操技击。

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率师东下,招萱入幕,授笔札,从克武昌、汉阳、田家镇,抵九江,贼夜纵火攻,水师溃,萱与同舟,仅以身免。

明年正月,随国藩至南昌,重练内湖水师,驻南康。提督塔齐布卒于九江,萱随国藩往视丧,其冬,石逆(由于是清版本,对太平天国将领称“逆”,此指石达开)陷瑞、袁、临、吉、抚五郡,省会岌岌。

六年三月,国藩携萱单舸赴省,敇断后事授萱。萱曰:公职剿贼无殉城理。比至章门,人心稍定。乃以萱司营务,领江军六营攻建昌,江军初无纪律,沿途掠财物,萱令悉出所掠焚之。而策马押队不使稍乱,既至,营西城外,连攻十昼夜不下。萱遂率六营与李元度会攻抚郡。会鄂抚胡林翼遣曾国华、刘腾鸿等拔瑞,乞益师。国藩檄五营回省,令萱率以往瑞,沿途击走卡贼。既至瑞,贼从南城沿江轰击,又从西北攻扑省营。萱挥军应敌,贼大败。当是时,城贼数万,日伺隙。九江来授之贼又二万余。萱与腾鸿力持镇定,严阵待之。援贼于东北大路夹击五垒,号称数万,江军当其冲。萱议曰:坐待必困,当乘壁垒未固而摧之。乃出队鏖战,斩贼首千余,自是军心大定。九月以省亲假归。

九年(1859)夏,石逆(达开)围攻宝庆,巡抚骆秉章檄办本邑团练,结垒布队,一如营制。十年,总兵刘培元招为浙游。就省从兄逢元于金柱防,次既回晥,以护送宁国守、黎福畴之丧归湘中。明年冬,粤抚郭嵩焘南招入幕,总督毛鸿宾亦引为上客。旋偕浏阳刘德谦回楚招募。

同治三年夏,德谦领威信军防粤界,邀萱司营务,未行。而霆营勇叛,劫掠茶、攸间。萱与德谦兼程冒雨追及于兴宁之渡头司败之,叛勇溃入粤,乃屯乐昌以待。当事令增一营,署曰:威震,以裨防御。冬十一月,江西巨寇窜粤。据嘉应州,南防解严撤归后,遂与黄润昌同殉黔苗之难矣。润昌奉檄授黔,邀萱为助,自长沙偕往,为综文(案兼理营务),入黔之清溪度,岁上元后,剿焚数十寨,攻克镇远府、卫两城。战事具《润昌传》。

三月十七日,荣维善率十三营来,遂与偕进,同克施秉,连战四日,再进雍谷,以达黄平。初,降苗薙发来归,乞勿更进。本军战士亦思稍休,而前部已猛进,天明行六七里,进至隘道,伏起,众溃乱。俄而,炮中左腹部,坠马,旧卒曹姓掖之行,萱挥使逃生,卒逸,而萱被贼杀。

萱貌温雅,文翰流美,咸以词苑期之。而临敌冲锋身先武弁,从军十余年不趋便利,不图仕进,入黔五月,见饷支绌,未尝支以寄家。初叙训导江西、叙知县,加知州衔,安徽从保同知,留江西补用,乐昌撤防加知府衔,克镇远,叙知府,克施秉,拟保道员。既死事,诏赠按察使阵亡例,赐恤祭葬如例。予骑都尉世职,赠太常寺卿衔,附祀黄润昌祠,没年四十三。

所著《蓼花斋诗词》,详《艺文志》。

——《湖南通志》

来源:2007年版《中华罗氏通谱》    录入:罗训森    2015.7.6     于福州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